57、推进垃圾科学分类减量处置,推进爱粮节粮、减塑限塑相关工作。学校生态环境优美,校园绿化率35%以上,注重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管理,落实绿色学校(节水节电)创建要求。
持续推进绿色校园、节水型校园建设,推进垃圾分类系统化管理工作、爱粮节粮、减塑限塑等相关工作。营造环境清洁的校园,倡导和谐校园师生共创的理念,多渠道打造和谐校园。
学校将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后勤管理工作,对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做好用电能源监控,初步拟定节能管理办法,对校区内的泛光照明、公共区域景观灯和大型用电设备通过实际使用按照冬夏令时启闭。相关开设相关讲座、宣传活动等,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节能技巧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习惯,增强师生对绿色校园建设的参与感。
推进“上海市节水型学校”建设,对水能源使用进行监控和管理,加强对用水设施的检查和维修,降低能源消耗,防止水资源浪费。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张贴节水宣传海报、横幅,在公共用水区域增贴节水标语,分发节水知识宣传手册等形式,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节水环保的积极性,提高师生的节水意识。2024年学校成功获评“上海市节水型学校”。
推进垃圾分类系统化管理工作,健全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做好台账记录,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工作会议,组织新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科普讲座,开展垃圾分类问答游戏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理念。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设置分类垃圾桶,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引导师生做好垃圾分类投放,提高校园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学校食堂严格执行餐厨垃圾分类及减量相关工作要求,相关分类标识张贴明显、准确,定期开展自查和接受上级单位检查。在节粮节水节电方面,对后勤员工在相关方面的优化改进措施进行奖励,鼓励原材料“精挑细分”,减少浪费,同时加强监督检查。
学校将绿色校园理念融入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从“绿色文化、绿色环境、绿色行为、绿色管理”四个方面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第一,传播绿色文化,开展如节能、节粮、绿色出行等绿色文明倡议活动;第二,创建绿色环境,与相关专业师生合作,对食堂、书店进行环境美化,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第三,倡导绿色行为,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宿区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养成健康向上的绿色生活方式;第四,推行绿色管理,积极倡导和推进采用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节能环保产品相关工作,着重从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可回收垃圾利用、材料节约与再利用等方面,持续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
低碳节能教育有举措、有成效。利用网络、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呼吁全体师生充分利用日光和自然风,节约使用风扇、照明灯等设备,减少照明设备电耗,杜绝“长明灯”、“长开扇”等现象。在所有办公室、实验室及教室的显眼位置张贴“节约能源”标牌,引起全校师生对节能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认同感,建立长效机制,将低碳节能的理念贯彻在工作、生活中。倡导绿色、低碳的办公理念和方式。加强宣传,树立全校师生节能减排的主人翁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发挥无纸化办公的优势,利用局域网及CRP系统办公功能,大力开展电子办公;提倡办公用纸重复使用,书面材料、公文用纸实行双面打印、双面复印或裁成便条纸使用;各类文件校对无误后再打印,减少纸质文件打印、复印份数,降低办公用纸,节约用纸;严格公务用车管理,减少公车使用次数,轻车从简,做到不重复派车,努力培养干部职工良好的消费和出行习惯。
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营造环境清洁、关系和谐的校园可以给师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份温馨的氛围。后勤部门倡导和谐校园师生共创的理念,多渠道打造和谐校园。优化校区办学环境,打造校园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达到使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在后勤保障服务中,优化师生就餐环境,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意识,推进绿色校园建设。
新生安全教育培训,学校开展“绿色校园 文明共建”主题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积极实施国家和上海市节水行动,学校与杨浦区延吉街道团工委共同开展“节水环保 我有‘画’说”主题活动。
推进垃圾分类系统化管理工作,组织新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科普讲座,现场开展垃圾分类问答游戏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推动节能管理工作,建设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2024年学校成功获评 “上海市节水型学校”。
附件:佐证材料-生态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