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青年报.青春上海:青春守“沪”|防疫路上汇流成河,上海青年志愿者48小时大接力

发布者: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发布时间:2022-03-18 浏览次数:4523

48小时,听起来很短,短到一瞬而逝,只有两个白天黑夜的来回。48小时,也很长很长,长到每一个时间节点都需要无数双手接力才能安全防疫。

这场突入其来的疫情,给大家原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个个小区被封控,一位位亲朋被隔离,原本的生活节奏仿佛离我们渐行渐远。在无助的时候,大家总盼望着一个英雄的诞生,但正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超能力,总是会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用平凡的能力成为了别人生命中的超人!

在过去的48小时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的青年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活跃在基层社区一线肩负责任,承担使命。

 

 ▼ 3月15日▼

凌晨2点:窗外漆黑一片,美团旗下餐饮供应链平台快驴进货的配送服务司机叶方隆手机闹钟准时响起,伴着“嘀嘀”声麻利地起身开灯,穿上衣服草草洗漱一番,伴着几分凉意钻进了车里,他在寂静的凌晨发动货车,开启一天的”保供“奔波。

受疫情影响,上海大大小小社区食堂堂食按下“暂停键”。但记者从沪上一家连锁社区食堂运营机构了解到,其每天仍然出品数千份助老餐雷打不动。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区食堂,为老人保留“打包”这一选项。板栗烧鸡、酱爆猪肝、糖醋肋排……带着温度的餐食,成为社区老人与这座城市的温暖链接,同时打包好的餐食,还送到周边防疫人员手中,为忙碌的“大白”补充足够的营养能量。

为了舌尖上的暖意延续,无数像叶方隆这样辛勤的“摆渡人”凌晨即上路,他们在夜色中配送食材,运送、“扛来”数百斤的米面油、蔬菜肉类,十几筐食材配送进社区食堂站点,随后社区食堂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择菜、清洗、翻炒,随着冒着热气的餐食出炉,社区老人、志愿者的心也有了温暖的停靠。

凌晨2点30分:叶方隆准时赶往美团快驴位于宝山区的仓库,尽快拉上货物,给头天下单的客户配送食材。“差不多4点钟左右就能把菜送到各个社区食堂,这样保证人们在起床后吃上新鲜蔬菜做的早餐。疫情阶段,人们吃饱吃好,我感觉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食材配送人员,他表示,“疫情防控关键时刻,苦点累点其实没啥,只要城市正常运转,我们还是很有干劲儿的。”事实上,在美团快驴进货,还有着不计其数的“摆渡人”。他们每天在凌晨即出发上路,穿越夜色,与叶师傅一起组成抗疫保供大军,满载食材、蔬菜肉蛋等飞奔向城市各个角落,将食材“摆渡”至社区食堂、餐饮店、医院、养老院等单位。

凌晨4点:安静的空气里冒着丝丝凉意,位于柳埠路上的“沪东社区长者食堂”,工作人员已陆续就位,择菜、清洗、翻炒……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直到一道道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端出后厨,再打包成份饭。自沪东街道部分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后,沪东社区32个居委的800余名防疫人员日夜守护在居民区周围,由于部分老人处于封控区内,但老人们依旧保有原先的饮食习惯,吃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社区长者食堂饭菜,生活不受影响。

“过程十分困难,但我们还是要坚持为这些老人送上这一餐。”社区食堂负责人表示,这一份份餐食的背后,连着老人们的刚需。好在特殊时期,一群“摆渡人”站出来了。他们之中,有社区工作者,有爱心志愿者。在部分封控区,送餐员将餐食送至小区门口,再由这些志愿者们转运,将温暖餐食“投喂”至老人家门口。

上午8点:27岁的施璐瑜是宝山区月浦镇社建办一名普通青年干部,主要负责协调对接居民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她承担了居委会排摸信息汇总、分析、上报,市区镇等下发表格分解、梳理和核实工作。为了发挥社区和医院的沟通桥梁中转站的重要作用,她每天梳理居民区上报的需管控人员信息,根据医院的指令再跟进居委对接好居民后续的管理工作,收发各类表格百余份,整理数据上千条,参与社区投送防疫物资,定时提醒、细心细致、定时闹铃、工作笔记是她忙而不乱的秘籍。

“太感谢咱们社区工作人员了,小洪送来核酸检测二维码卡片给我们,这下我们做核酸检测方便多啦!”近日乐业二村内封控了个别楼道,95后居委干部洪紫薇积极奋战在楼栋封楼、核酸检测、物资配送等一线,凌晨一点封楼,早上八点要进行楼栋居民核酸检测,由于小区老年住户居多,洪紫薇和其他社区干部、志愿者一起争分夺秒运用打印设备帮助老年人预约核酸码、打印二维码卡片,提升核酸检测速度,减轻采集人员的工作量。有封孔楼栋老人需要带状疱疹接种打针,她和居委干部一起对接地段医院和镇防疫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有老人腿脚不便,解封后第一时间帮助老人运送垃圾,运送防疫物资。洪紫薇说,等疫情结束,她会给居民做拿手的家乡菜,战役青春中迎接最美的春天。

上午9点:95后青年许统圣是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微检科的一名实验室检测员,2019年进入单位,便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承担起新冠样本的检测工作,不分昼夜,随时待命,到目前已经连续工作2年多了。

面对新一轮疫情形势异常严峻复杂、防控任务繁重多变的现实情况,实验室检测任务也异常繁重,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检测工作量,许统圣接到任务后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立刻投身到新一轮新冠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之中。然而没想到,他所在的居民楼也出现了密接,社区紧急闭环管理,进行封闭管理2天。身处闭环的他,仍然心系工作,虽没办法帮助同事分担每天大量样本的检测工作,但仍然协助科室后台进行数据整理与相关工作处理工作。

上午9点15分:社区刚宣布解封,刚解封的他又立刻赶往单位投入实验室检测队伍,承担当天24小时值班工作,一直到3月16日早上才休息,并且当天处理的样本数量又再次创下了浦东疾控当日检测数的新高。

当许统圣看到样本箱一次次减少,又一次次增加,仍然满怀自豪地说道:“虽然很累,但是我觉得值得。”许统圣只是浦东疾控“3039”青年突击队中的一个缩影,3月初以来,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创下了实验室检测量、日均流调量等记录新高。

中午12点: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版专)大二校学生会骨干张夏琳看到一条学校官微发布的招募启事,营口校区所在的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因疫情防控工作升级急需志愿者,家住附近的张夏琳闻讯,积极报名并协助老师联络询问其他校外同学。在校内外协同努力下,11名版专志愿者于2小时内集结而成,从上海各区迅速抵达街道配合工作,负责录入信息和维持现场秩序,协助医疗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上门核酸检测,直至当晚10时,志愿服务才基本结束。不止在延吉新村街道,在沪版专学子勇担使命,积极参与到所在街道和社区的防疫防控的一线工作中,为守护上海而战。

得知社区需要志愿者,上海版专学生党员祖晨主动承担起社区居民核酸检测的预约、登记工作。站在检测人群队列旁,每天重复提醒、引导数百次相同的操作流程,祖晨没有丝毫的不耐:有无法流畅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祖晨就亲自上手帮他们完成操作;有手机网络信号不好的街坊邻居,祖晨主动打开自己的手机热点,为大家提供便利;有工作人员和居民因为方言沟通不畅时,祖晨作为一名年轻“土著”还会充当临时翻译。他告诉记者:“我能做的事情很微小,但我会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心守护好自己的城市。”

版专二年级退伍大学生王深,在小区被封后第一时间联络社区申请参与志愿工作,自发的为大家分类整理快递及物资,帮忙老人及行动不便的居民取送物品,协助医务人员进行小区内的核酸检测。他表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大灾大难面前,就要勇敢站出来,为国家尽一点微薄之力!”

下午1点:经历了14天闭环管理的海潮新村正式解封,为确保社区环境整洁卫生,欣望公司团支部积极响应集团团委号召,迅速发动全体团员青年,成立了青年服务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海潮新村,投身社区环境消杀工作。在本次行动中,支部团员或是手持火钳巡回收捡零星垃圾,或是背上消毒喷雾背包,对各处设备设施、袋装垃圾临时堆点进行消毒。在“大白”们和公司党员、团员的通力配合下,下午3点,小区周边环境已基本完成全面消杀及卫生整治工作。

 

 ▼3月16日▼

上午9点:华悦居委紧急封控!区区15分钟内,徐汇区虹梅街道就有二十余位志愿者主动请缨加入增援社区的防疫志愿者队伍,微信群内一条条“我报名!”“我愿意!”“还需要人吗?”这样的消息让居委干部深深感动。第一批的防疫志愿者们被分配到了华悦家园小区东门和北门,坚守第一线最关键的防控输入。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考验,华悦家园社区志愿者们并肩作战,做好入口预查、登记、测温、检查二码等防控工作,耐心细致地引导居民有序排队,有效地缩短了居民在外等候的时间。志愿者们还协助居委干部做好返沪人员登记,特别是做好了重点地区、中风险等返沪人员的筛查登记报告和管理,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中午12点:汇成物业经理周三省承担着小区的防控任务,在工作中针对小区实际情况创新思路。在和居委干部一起张贴居民告知书时,考虑到部分居家居民存在看不到通知的情况,便录制了电喇叭,和安保队长、队员们一起在小区内走访广播,力争让每一户居民都知晓。他说:“作为小区物业经理带头冲锋在前是必须的,我们还要向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学习。守护上海,我责无旁贷。”

华悦小区业委会在主任张耀弟带领下,一到岗位就积极投身工作。他们与居委干部召开圆桌会议,商量小区防控方案。准备物资、张贴防疫通知、布置小区入口,处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一直到深夜才在大家的劝说下回家休息。

华悦租客志愿者吴艳虹说,国家有需要,社区有需要,就应该挺身而出。“若有需,我必在!”小吴表示,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作为社区的一份子,理应为守护家园出自己的一份力。作为华悦家园一名普通的租客,通过参加去年华悦家园自治项目的外来人员融入项目,她积极参加了华悦的各项志愿者团队。而除了她之外,还有许多租客一起报名了此次的防疫志愿者队。

下午2点:这些天,桂林苑南区因疫情实行闭环管理。当居民区第二党支部委员孙勇芳听说885弄有很多需要配药的居民,但因为小区封控,配药成了难题后,他主动请缨,带着长长的配药清单去地段医院,一排就是3、4个小时。为解决居民的燃眉之急,他经常顾不上吃饭,拎着重重的药箱或者麻袋第一时间就带回给居民。

下午4点:黄浦区闭环管理点位多为老旧小区,必须第一时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然而小区房屋结构复杂,租客较多,给核酸采样带来极大困难。面对核酸检测需求量大,身处闭环管理中的永业房管青年们及保洁、保安、大修队伍等人员,主动请缨争当志愿者,加入区疾控、相关街道及居委工作人员队伍。

他们毫不犹豫穿上防护服,分工协作,连夜搬运防疫物资、统计核酸检测人数、维护现场秩序、搭建医用帐篷,耐心劝说、有序指导小区居民通过“健康云”小程序完成核酸检测,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小区管理处团员青年主动绘制小区门牌幢号分布图、统计汇总小区工作人员名单,为相关部门后续处置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据悉,本轮疫情防控升级后,黄浦区团区委共计发动志愿者1500人,累计上岗人数1839人,累计上岗人次2750人,上岗总时长6700小时,服务内容包含:人员信息排查、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召回相关人员、人员安抚工作、物资搬运等。

 

 ▼ 3月17日▼

上午9点:上海下起了大雨,静安区彭浦镇运城居民区辖区内的歌林春天正在开展48小时核酸检测。

从上午9点开始,有位“接伞侠”十分惹眼,他主动接过即将做核酸的居民的伞,为他们遮挡大雨。居民区书记缪锦国告诉记者,在人员安排上,需要医生做核酸检测,一名扫码的志愿者,还要安排2~3个志愿者维持秩序。这位“接伞侠”叫徐建全,他的任务是维持秩序,给需要帮忙的人搭把手。“他觉得今天下大雨,一只手既要撑伞,又要手机操作很麻烦。就主动给即将做核酸的居民撑伞,仅一个上午撑了200多把伞。”

据缪锦国介绍,该小区是大型社区,有2194户居民,3月16日已经做了5500多人次的核酸,17日是第二次核酸。彭浦镇有36个居委会,84个小区,同步进行两天两轮的核酸检测,秩序井然有序。

因为人手不够,社区还招募了青年志愿者上阵。1997年出生的修飞机的白领志愿者曹宇飞在业主群里看到招募贴后,自告奋勇成了“大白”,帮忙打印条形码。“我平时就有冲劲,喜欢当志愿者。”

下午2点:浦东新区三林镇青年突击队成员、95后小伙高逸飞曾经是一位“兵哥哥”,看到疫情防控任务繁重,他立刻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我在大学时就经常做志愿者”,高逸飞说:“这次上海的疫情来得很突然,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人员都很辛苦,我成长在三林,生活在三林,工作在三林,希望能在社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一点绵薄之力。”除白天工作外,高逸飞利用休息时间,无数个晚上都在社区中忙碌,从人员排摸到现场秩序维护,从防疫点位巡逻到物资统计发放,哪里需要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下午5点:在浦东新区浦兴街道,当“战疫”的集结号再次吹响,社区的青年人应声而起、挺身而出。

凌一居民区在职党员刘小俊带领自己90后儿子——在校大学生刘志毅一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父亲以身作则带领下,这对“父子兵”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双休日,每天坚持早晨五点半到岗,协助社区工作者一同开展楼道封控、核酸采样扫码登记工作等重要工作,一直工作到天黑。

浦一居民区青年志愿者赖林辉,是一名青年律师,同时也是小区抗疫队伍中的“主力军”。在自己楼道解封后,他第一时间加入到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中,协助维护现场秩序,帮助老年人登记预约,为加快检测献计献策,并用自己专业技能,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截至目前,浦东共青团青年突击队207支,队员人数共计4526人,招募青年志愿者2200余名上岗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近10万小时。4526人,是个什么概念?东方艺术中心坐满观众是3306人,一个学校操场站满人大约是4000人,微信不停加人直到加满人是5000人。这4526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浦东防疫青年突击队”。

 

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  2022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