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文汇报:三城共融助推双创升级 人文空间点亮街区新景——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打造三城共融助推双创升级

发布者: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发布时间:2020-06-22 浏览次数:279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建设正逐渐成为趋势,高校集智力支撑、提升育人效能、反哺社会的功效于一身,是多元主体中的重要一环,正迸发出越来越多的能量。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校智力支撑环节,在思想上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推进方案》,引导和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行动上集结校区优势,依托社区资源,建立三区联动、三城共融合作机制,打造“水丰汇”国家数字传媒产业街区,为街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同时延伸创新创业空间,充分释放社会创新创业潜能,推动双创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

深化环版专文化创意产业带,点亮街道双创氛围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国家新闻出版署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特色学校。在“分类评价”中,以显著优势在上海“应用技能型院校”中排名第一。“环版专”文化创意产业带建设正是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育人平台,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积极努力。

(一)水丰汇+——壮丽蓝图的起点

位于水丰路45号的水丰汇,正是“环版专”文化创意产业带的壮丽蓝图的起点。自2016年开始,从“水丰汇”数字传媒产业园建设,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利用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联盟 秘书处单位,上海高校创业指导站、杨浦区公共实训分基地等平台资源,搭建有特色的新闻出版领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每年要在此主办或承办上海市各类学生活动、艺术展览等30余场。学校始终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以教育研究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致力形成“三区联动”合作发展局面,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推动着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创意产业发展。

(二)“水丰汇聚”——兼容并蓄的载体

以“水丰汇”数字传媒产业园为源头,数年来,大学生数字传媒创新创业基地、影视动漫制作与技术推广基地、数字传媒教育培训基地、动漫电竞中心和多样化的文化创意平台围绕学校水丰路校区逐渐落地生根。易班全国大学生文创中心、上海童书研究中心、电子竞技产学研融合基地、电子竞技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包装测试及应用研发中心都已入驻园区,CGEMA首个产学研创新教育基地也已经正式启动,新科技产品行业应用实验室、未来教室多点多机实战沙盘、启影大学生电影4D放映室、5G多语种实时互动会议室、超大城市影像档案智能化场景体验厅等互动实感体验项目的落成,提供给师生广阔的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数字内容出版和体验方面,打造集有声读物、视频内容、新技术推动的整合性项目,基于全方位、多样化的平台建成,将为校企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服务社会,增强人民文化认同感。

(三)“水丰汇创”——创意人文的街区

基于全方位、多样化的平台建成,水丰路数字传媒产业街区形成了丰富的功能业态,营造深度融合的良好创新环境,为校企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学校始终考虑城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开展人文活动和服务是学校打造“环版专”文化创意产业带的另一目标。打造大学书店,为街区民众提供文化智慧的共享空间,提高群众获得感。丰富多彩的印刷文化普及以及互动体验活动,让街区民众了解中华文化,提高了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生活幸福感。打造双创基地,助力街道双创氛围,与其他参与方共筑双创人文街区。建设和打造产业街区的过程中,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不仅将目光聚焦于双创活动和双创氛围,还考虑产业街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双创街区和人文街区相辅相成,数字传媒产业和人文艺术气息相互融合。街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已相对成熟完善,成效也令人惊喜,为街区群众规划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空间,形成宜业宜居乐园。水丰路数字传媒产业街区建设将继续秉承服务人民的宗旨,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继续朝着打造上海市有影响力的双创人文街区的道路前进探索。

激发新动能,共融互通建设双创人文街区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学校特色及有利条件,立足专业,依托行业优势资源,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创新融合的模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同时,聚焦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动服务科教兴国、文化强国战略,积极对接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集聚行业资源,积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一)“水丰汇才”——多方合作助育人

自2016年以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已经连续四年承办“启影”大学生电影节,在各级领导、兄弟院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踊跃参与下,“启影”大学生电影节逐步发展为极具行业特色的影视文化品牌活动,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有越来越有广泛的影响力,秉承“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坚持大学生主创、专家专业评审”的原则,努力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实践与交流的平台,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发扬原创精神、创作出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优秀影视作品。同时,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将成立电子竞技馆馆作为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室,在满足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同时,也可容纳100名观众,供举行5v5端游或手游赛事,并拥有高清大屏展示、动态舞台灯光、抠像解说间、直播推流工作间的电竞馆,以产学研视角将该空间“活化”。除了在赛事方面的运营,该电竞馆目前计划定期开展针对电子竞技产业文化研究的沙龙与论坛,邀请业内知名从业者、知名电竞选手、研究者、媒体观察者共同参与,努力倡导正向的电竞文化,为电竞产业提供思想碰撞、培养合格人才。未来,拟以该场地作为孵化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子竞技产学研融合基地、电子竞技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

(二)“水丰汇彩”——各方携手筑空间

大学生数字传媒创新创业基地现已入驻60个创新创业团队,多个优秀项目成功注册,其中正在孵化阶段的3个学生作品获得德国红点奖,连续3年共有7名学生作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动力”中国高校动漫出版孵化计划,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其中,大学生创意作品展示空间汇集了学校师生的优秀获奖作品,该展厅目前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对提升公众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定期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财务管理、政策宣导、法律咨询和加速孵化等方面的双创基础服务,开展丰富的各类创业活动、系统性的创业培训,打造出一个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孵化平台的创新创业基地。同时,面向街区合作单位提供创业活动培训和互动场地,为面向大众了解学校发展和学生专业能力提供了机遇,助力街道双创氛围。目前学校已与红点博物馆、中国高校创意联盟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今后将为公众提供国际化水平更高、生活化感受更好的艺术体验平台。

前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工作室、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物流包装专业委员会、上海童书研究中心等专业平台入驻国家新闻出版署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为双创育人、创产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基于以上平台建设最终形成了创新创业孵化创意创新成果展示的完整闭环的环版专文化创意产业带。这为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了解文化创意、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丰富三区人文内涵建设,坚守“民为本”核心定义

城市是民之所居,民之所乐之处。学校在街区建设过程中,除了推动街区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外,会定期面向街区群众开展多样化人文活动和服务。产业街区在建设中应该使所属街道的双创人才感受到创业氛围,同时也应该立足企业发展满足群众需求,服务街区群众,通过开展多样化人文活动和服务,激发街区群众对双创的热情。

(一)人文载体打造民众智享空间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建立校园实体书店,并以书店为主体建设“智慧融媒体创新实训基地”,打造一个集融媒体展示、阅读分享、文化体验、知识阅览、艺术展览、数据分析、创作发现、休闲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复合、跨界的融合文化空间,和一个集教学实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践育人新载体,让书店成为创新文化的新领地、校园精神的新家园、文化领域的新空间,也为产业街区的群众提供智享空间。大学书店建设将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就培养新闻出版行业创新型人才进行深度合作。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入,面向终端读者的用户运营、社群运营、以销定产、内容服务、知识服务,将形成融媒体新的商业生态。目前,已建成的云编书店是以学校相关专业为基础,以行业资源为依托的特色大学书店。书店将秉承“崇德弘文,笃行致远”的校训精神,以“文化之源,知识之园”为主题,设立“分享座谈区”、“阅览区”、“洽谈交流区”三大功能区,打造一个集阅读分享、文化体验、艺术展览、文创孵化、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复合的文化空间。同时也是集专业教学、思政宣传、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实践育人载体。书店以“中国最美的书”和大学生文创产品为主,同时为校内外读者提供咖啡、简餐、会议等服务,云编书店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资源,服务师生、面向社会。作为大学书店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云编书店已经成为水丰路数字传媒产业街区发展的一大亮点项目。

(二)人文空间凸显专业技能之光

上海印刷博物馆和即将建成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将成为群众了解中国印刷业发展历程、近代新闻出版发展史的重要基地。上海印刷博物馆肩负持续推广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众文化自信的重任,通过实地参观对深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四史”教育深入实践、深入头脑、深入人心。

目前,上海印刷博物馆创新形式,引导青少年在了解历史的体验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从传统的雕版印刷体验到高科技的数字水印,引导少年儿童零距离感受印刷魅力。此外,还有具有传统印刷特点且主题新颖的雕版印刷和唐诗活字印刷等互动体验活动项目,通过现场展示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参与活动的社区群众在充满了“穿越感”的情境中,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中国古老的印刷文明,充分学习到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能真正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学校还通过举办游园会主题等活动,为更多社区群众走近古老的印刷文化提供了平台,这些兼具趣味性、互动性的活动既加深青少年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也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这些举措既充分展示了博物馆充分开掘馆藏资源,精心设计展览主题,传承创新深厚的印刷文化,构筑和谐文化的教育平台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辐射社区公众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校园文化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方面的重要贡献。

(三)服务社会增强人民文化认同感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科普教育场所,为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学校精心设计布局,举办“传媒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展览活动,该活动以“印刷技术应用范围的拓展”为主要内容,展示了“传媒无所不在印刷无所不能”的主题,来自国内近十所高校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围绕着“技术创新、艺术融合、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论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结合育工匠”第四届职业活动周暨上海高职职业体验日书籍装帧设计印刷体验专场活动,展示书籍装帧设计的材美工巧,让观众了解如何将创意通过工艺物化的配合,使书籍装帧设计的价值得以提升,将书籍形态的外在观赏美和内在阅读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品,通过印刷工艺的体验,让观众理解印刷工艺的发展如何影响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方向;“美丽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视觉艺术作品展展现了师生们坚守传统文化,勇于开拓创新的艺术理念,同时也展现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审美,彰显了师生们的创作力量与热情,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思考;《履痕》六学子美术作品展开幕式暨刘海粟艺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刘海粟的弟子们和高校师生共同交流研讨刘海粟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和对社会的贡献,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平台与艺术展示交流平台相结合,将艺术传承与文化育人相结合、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此外还丰富多彩的各类专业及行业活动,为促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辐射力、集聚力和打造上海文化名片做出贡献。

海鸥、江水、蓝天、花朵、草树,可以坐卧又毫不突兀的木椅长凳,巨大的厂房和高耸的塔吊,浦东陆家嘴的摩天楼与影影绰绰的外滩……新与旧、城市的人文与自然、百年沧桑与摩登时尚,在这里相互交织、相得益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就是要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以新媒体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以教育和培训、研究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致力形成“三区联动”合作发展局面,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推动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创意产业发展。目前,街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已相对成熟完善,成效也令人惊喜,可以为街区群众规划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空间,形成宜业宜居乐园。水丰路数字传媒产业街区建设将继续秉承服务人民的宗旨,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继续朝着打造上海市最具影响力的双创人文街区的道路前进探索。

(李晶晶  秦铭  姚瑞曼)

信息来源:文汇报 2020年6月22日 4版

相关链接:http://dzb.whb.cn/2020-06-22/4/index.html?top=0&left=0&temptime1592813899509#159281411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