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 宏图伟业谱新篇
奋力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建设
——在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五届工会委员会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20年4月1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五届工会委员会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 对2019年工作的回顾
2019年,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在内涵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主动谋划、积极作为,不断深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积极参与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备工作,全力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9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大事多、任务重、亮点多。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总体上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持续强化“三大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把好政治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学校党委会先后12次听取汇报,主题办召开24次会议,研究和推进主题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领导班子成员共计开展学习研讨18次,开展调研41次,深入基层一线36次,召开座谈会34场,形成班子问题7项,制定整改措施39条,完成率95%;形成班子成员工作问题46项,制定整改措施102条,完成率96%,新增、修订制度20项,形成了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良好氛围。
筑牢思想阵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委员会会议;提高理论中心组学习质量,组织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宣讲;对学校主网站、20个部门网站进行改版重建,清理“僵尸”网站18个,对26个公众号备案登记;发布学校新闻870余篇,发布外宣报道100余篇,全面提升学校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建强组织堡垒,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开展基层党组织落实责任制情况调研,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制定《党支部分类建设指导实施意见》,基层党建质量不断提升;开展党员发展专项检查,制定《党校分校工作实施细则》,推进党建联建;有序开展学校中层干部换届工作;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实施办法》和《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聚合力筑牢根基。
聚力“四责协同”,驰而不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化巡视整改落实,对“冲刺考”“联合党总支”等问题逐项销号,完成全部巡视整改任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对13名新提任干部和9名主持工作的干部开展廉政谈话,对2名中层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深化纪委“三转”,严格执行“四书四会三报告”制度,完成校领导工作分工调整;开展“守廉自查”活动,组织“丹心系育人、廉洁铸师魂”廉洁教育警示系列活动;制定《巡察工作实施办法》等3项管理办法,对出版与传播系和印刷设备工程系开展政治巡察;举办专兼职纪检干部培训班,切实提升纪检干部履职能力水平。
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统战、群团和老干部多方力量。依托工会,发挥群团妇的积极作用,召开第五届三次教代会,召开民主党派教师代表座谈会,进一步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凝聚智慧力量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修订《学校社团管理条例》,加强对学校64个社团的规范管理;做好与新四军研究会的党建联建工作,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持续深化内涵建设
以知促行,聚焦第一课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凸显。成立“三全育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召开三全育人工作会议;开展校内、校际、长三角示范课巡讲,启动“行走的课堂”,开展在线课程,持续推进“印迹中国”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试点立项21门课程,印刷包装工程系获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举办长三角思政课协作交流会,举行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
量质齐升,深化内涵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完成校内38个专业备案工作,推进“启盈创新班”工作,完成状态数据平台填报,推动教学资源库课程项目建设,完成教学质量报告,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推进力度,推进中高职贯通工作,做好内部诊改复核准备工作,完成上海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结项复核工作;开展“四化”教学,举行现场教学“课展结合”推进会;统招新生报到人数为1880人,报到率达91.5%,两次高职扩招共录取37人,报到36人,报到率达97.3%,举办2场大型招聘会,14场专场宣讲会,签约率为92.84%,就业率为99.03%。
引育并举,强化师德师风,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工作案例评选,形成“典型引领,发动广泛,学做结合”的氛围;开展新教师培训,拓宽教师行业、企业实践培养平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修订《学校人员引进与管理办法》等办法;修订《2019年度考核办法》,实施职教培训激励;完成两个年度的教师企业实践计划目标。
协同创新,拓展科研平台,科研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科研机制持续优化,制定《校级研究中心(所)建设与管理办法》等3项办法,修订《科技工作考核办法》等2项办法;科研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举办“文化自信背景下海派文化品牌建设与传播研讨会”,举办10场“双周学术论坛”;科研成果显著提升,发表各类学术性论文(含报刊)275篇,出版教材和著作34部,获批专利29项,承接科技项目133项,签订横向合同100项,获得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一批有影响的项目。
开放办学,聚焦“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化水平优质提升。搭建平台、拓展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取得新突破,挂牌成立我校驻海外第一家“毕昇工坊”,举办“毕昇工坊”建设校企合作国际论坛,召开南亚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举办“传媒技术与中华文化培训班”;教育国际化质量不断提升,印刷媒体技术专业顺利通过ACCGC认证,奥特本合作办学成功续约;高水平、有内涵、重实效的海外实习项目深入开展,资助派出264名优秀学生、15名教师赴海外开展游学,新增加拿大CNC学院学期项目。
主动服务,对接行业发展,学校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参与并协办2019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牵头并编撰“2019中国柔性版印刷发展报告”;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承办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摄影展;承办2019年上海市学生国防教育论坛;参展第十六届教博会并荣获十佳展台和十佳微信公众号;入选第一批“文化素养教育教学基地”;“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获评“2018年度优秀重点实验室”;与红点博物馆共同举办红点传达设计大奖获奖作品展,举办中欧插图与影像展,承办“汇创滨江”国际大学生创意集市。
质量先行,拓展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迸发活力。师生作品首获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1项,“品牌与传达设计”类红点设计奖2项;获得第45届世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优胜奖;荣获2019美国印刷大奖1金5银3铜;获得第十届“蓝桥杯”国赛二等奖;获得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四大品牌一类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第1名;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1铜、市赛2金2银12铜6优胜和优秀组织奖;在2018—2019年度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服务成效评估中获得A级;获得2019年上海市科协“助力科协”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强化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内部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工作,制定《学校2019年依法治校工作要点》,“分类评价”在上海“应用技能型院校”中以显著优势排名第一;内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完成《2019年学校内控制度报告》,优化管理流程,修订《学校管理流程汇编》。
多措并举,坚守育人情怀,全方位学生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以培养浓厚学风、打造优良教风为抓手,规范治学品行,开展“四季两节”文化育人建设,举办心理健康特色活动,增强学生资助工作育人成效,营造教风清雅、学风清新的育人环境;志愿服务结合专业技能,育人效果显著,组织105名“小叶子”在第二届进博会制证中心和新闻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先后受到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多家单位表扬,受到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积极开展爱国主题教育,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讲党史,举行军训升旗仪式,举办“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专题报告会。
产教融合,发挥特色优势,继续教育工作稳中有进。举办产教融合校企“双元”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完成中宣部“丝路书香工程”出版印刷人才培养教材项目;建立文化素养教育教学基地,举办“劳动育人实践与创新”研讨会;做好专业标准修(制)订工作;为11家单位开展11000余人次培训;完成884人次、2项高级培训,1239人次、4项中级职业技能培训。
三、服务大局,夯实基础,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规范标准,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完成固定资产设备管理和物资采购工作,完成大小基建修缮项目90余项,完成审计结算和工程款支付工作;完成“治安消防安全责任制”三级签约;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工作,荣获“2018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成立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制定《学生食堂伙食价格平抑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办理出国顺东路和营口路校区食品经营许可证;添置智能餐盘,优化食堂用餐环境;合作开发文创月饼,获得上海高校评比第一名;完成留学生宿舍改造项目、营口路和国顺东路校区运动场LED灯带安装、水丰路校区主干道太阳能路灯更换等民生工程。
加强内控和审计力度,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加强各环节管理和监督,制定《学校一卡通资金结算管理办法》,规范专项经费审核流程;强化审计力度,对3个超50万以上项目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
严守底线和信息安全,信息共享和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网站群等系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演练;取得3个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2级),完成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对我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地督查,排查所有实验室和机房网络情况,实施流量异常安全监控;延长水丰路校区公共机房开放时间;完成11个信息系统的定制开发工作,累计上线30余个在线流程,首推自助迎新服务平台。
优化空间和布局调整,发展支撑和资源保障不断夯实。校园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完善水丰路、营口路和国顺东路校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多校区地理环境、教学设施、科研器材等优势互补的显著作用,促进学校办学平稳有序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奉贤新校区建设。
面临的发展形势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2019年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所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和理念,为学校加快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上海全面部署实施国家和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目标来看,当前上海正在全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上海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到2020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学校将积极对接上海的建设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担起一代版专人的责任,凝心聚力,开放发展,深化改革,转型提升。
从学校的发展历史和自身定位来看,2020年不仅仅是创建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关键之年,更是强化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谋划学校“十四五”改革发展路径的奠基之年。第一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学校未来五年应用技术型本科建设征程制订了路线图。下一步我们的工作任务还很繁重,学校各部门要紧密团结起来,坚持目标导向,抓住战略发展新机遇,科学分析形势,切实提高“三个能力”服务于学校当前的主要任务,为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夯实基础。
一是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规划学校未来五年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行动方案,加强学校专业布局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优化教学、科研资源配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与课程品牌,逐步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二是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能力,以思想政治工作铸魂,坚定人才培养导向。近年来,我们着力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倡导“课堂思政”理念指导下的专业课教学,建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带动“三全育人”工作;此外,我们创新了校长学生助理制度,通过问计于学生,制定符合学生个性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凝聚育人的 “向心力”;三是提高产教融合能力。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打造专业特色,通过提升专业特色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规范和扩大学历继续教育。完善学校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培训监管力度。积极拓展培训形式,稳步增加培训体量,形成有效的“职业培训资源链”,继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第三部分 2020年工作展望
2020年是国家完成“十三五”规划、谋划“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是上海“四个中心”基本建成之年和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形成之年,也是上海完成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任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率先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收官之年,学校面临转型发展的重大挑战,更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2020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厚优势、补短板、固底板、强担当,在这里重点强调以下五大方面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深入推进学习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利用线上课堂,开展生动教学;普及防控知识,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与科学防控能力。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对学习进行总结提升,对经验进行广泛宣传,认真开展自查、深入分析研判、持续深化整改,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推进领导干部给基层上党课、上思政课;持续抓好校系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定2020年《党委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持续深化调查研究,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把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固化为长效机制,把好对策好建议转化成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持续精准检视问题,抓好整改落实,有效解决问题,找准短板弱项、动真碰硬、真改实改,立行立改、标本兼治,确保取得实在成效。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课堂、讲座、论坛、教材、社团、期刊、新媒体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注重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培育。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将“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情况纳入日常管理监督、巡视巡察、专项检查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纵深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党支部分类建设指导实施意见》为指导,在教工党支部精准打造“党建+X”工程,学生党支部实施“四早”行动和“三个一”工程,形成具有版专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升级。
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完成领导班子调整工作,有序做好中层干部换届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任工作机制,激发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干部推动转型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做好后备干部培养跟踪工作,有效开展后备干部校内外挂职培养工作。完善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党建工作机制。将党建工作履责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述廉和民主生活会重要内容。健全党建督查工作机制,指导督促各党组织履行党建主体责任。
二、树牢安全红线意识,全方位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把确保疫情期间师生生命安全作为核心要求,全面加强管理防控工作;贯彻执行“严防扩散、严防爆发、确保一方净土、确保生命安全”要求,毫不放松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完善校园内部防控体系;按照防控要求,分级分类做好师生健康管理;坚持关口前移,全面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在校园扩散蔓延,保障学校各项事业正常有序运转。
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准确把握当前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切实把学校安全稳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夯实防护基础,严格按照学校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完善长效机制,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构建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应急能力,着力做好高校维稳、网络安全与舆情应对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安全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师生应急意识和能力;加大监督力度,狠抓考核问责整改,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安全稳定工作永远在路上,大家要切实把安全稳定工作做在前头、落到实处,为学校2020年安全稳定工作保驾护航。
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步伐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打造高质量思政育人体系。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有效衔接、实践教育、科研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国防教育等全方位育人的德育体系。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构建以新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推进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建强“中国系列”—《印迹中国》课程。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推进“课中课”品牌升级与示范教学工作,建设好课程思政金课。积极落实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精细管理,创新发展”为举措,以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教学设计比武为推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大力推动线上教学,并不断加强管理。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计划,切实推进“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项目”专业的建设工作。继续落实新工科、新文科的建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筹办产业学院。强化启盈创新班培养工作。持续推进学校教学诊断改进工作,做好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的指导和推广工作,做好“1+X”专业试点推进工作。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大力推进特色教材(包括特色实训教材)建设。做好年度市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深化优化各类教学竞赛。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四化教学”品牌。完善职业体验日活动,使学校形成展示、招生宣传、专业建设的无缝对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深入推进高教研究所工作,切实发挥其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咨询、先导和服务作用。
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科学进行定岗定编,完善岗位职责,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专业建设,做好专业带头人及其团队等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高职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践行辅导员工作“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新三同理念,完善班主任考核考评机制。以劳模精神为引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选树和宣传优秀师德师风典范,培育“德艺双馨”的师德文化,提升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开展好教师技能竞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构建开放协同的科研生态系统。深化“3+1+1”科研平台内涵建设,对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价指标,加强“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内涵建设。加强校级研究所(中心)的运行管理,年度新建4-6个校级研究所(中心)。进一步发挥上海版专科协的学术交流职能,策划实施好学校的“双周学术论坛”。做好科研规划预研,推进重大、重点、重要项目的组织凝练。细化和修订横向项目及经费管理、专利申报、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科研管理制度。
以务实有效举措,奋力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持续优化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方案,做好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与申报工作。继续开展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筹备工作,加强对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及新专业设立和申报等重大问题的调研和建设,对接产业需求,打造特色专业。全力推进奉贤新校区建设工作,做好一期用地的土地接收与管理工作,开展奉贤新校区的建设规划工作。
四、全面加强内部治理,强化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构建师生为本的发展环境
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废改立工作。以成功创建“上海依法治校示范校”为契机,巩固和深化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成果,组织开展政策法规研究工作,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召开学校五届四次双代会,落实教代会职权,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和加强全面依法治校等各项工作。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服务水平。做好年度预决算、绩效管理、会计核算、经费报销、学费收缴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重点推进工资系统升级使用,优化工资、绩效、劳务软件平台。根据中央和上海市科研经费相关政策要求,制定《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科研经费报销细则》。积极和市教委、上海健康医学院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周浦校区超概算和概算外项目资金缺口的落实工作。推进一卡通款项支付申请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工作,完善中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行政监督作用。
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以CRP现有应用为核心,升级在线流程服务,推进CRP移动办公功能。完善流程管理系统,规范工作标准,优化业务流程。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建设校园百事通。完善教务系统,推进学校智慧教室和智慧实验室建设,编制CRP服务指南,开展提升教师信息化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训。分步做好三校区无线改造工作,推进工资系统升级。试点“智慧实训室”,探索高效的实训教学模式。
完善基建设施建设,优化支撑服务保障。完善水丰路校区、营口路校区和国顺东路校区的发展定位,持续优化学校办学空间资源,推动校园规划的科学制定和校园功能布局的合理调整。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积极筹措资金,认真做好三校区基建修缮管理工作,完善三校区的技防设备和监控,优化食堂环境,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绿化等工作。建立便捷的、多维度的后勤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互动平台,拓展经营业务品类,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积极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提高学校办学影响力和竞争力
优化办学资源,提升办学水平,深入开展合作共建。依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上海新闻出版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理事会等平台,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争取更多校地合作项目,把社会资源转化成办学资源。完成上海新闻出版职教集团换届工作和四年项目结项工作。做好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项目申报和培训工作。高质量推进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做好丝路书香工程出版印刷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完成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做好五个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能力建设开发工作。做好上海市职教协会校企合作专委会建设工作。
坚持开放办学,推进高端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继续保持海外学习、实习项目的学生规模和资助额度,开展高水平、有内涵、重实效的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做好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引进工作。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交流,发挥学校技能人才培养专长,为“一带一路”沿线师生举办媒体技术与中华文化培训班,办好我校驻塔什干纺织与工业学院“毕昇工坊”第一期培训班。探索开展中长期留学生招生和培养工作,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开展全方位高水平社会服务。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实施。加强与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印分会、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上海数字印刷协会等行业协会的联系合作。高质量完成中国柔性版印刷发展报告撰写工作,做好行业技术研发以及认证培训工作。举办有影响力的出版传媒领域学术会议。引进国际文创项目,加强合作,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空间,形成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加强世界技能大赛人才培养和服务等各项工作。全面助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全国选拔赛、第七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海市平面设计技术、上海市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集训参赛与选拔等相关工作。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能力建设开发工作。做好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上海选手培养基地保障工作。加强世界技能大赛的教育研究,强化职业技能竞技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做好世界技能组织主席及相关专家为学校名誉教授的聘任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
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战略目标已经明确,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要求,全校各部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勇气和毅力,把力量凝聚到学校转型升级和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中,认真深入贯彻落实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把握好重要发展机遇,思考“六大战略”布局下学校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坚定不移地担当起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历史重任,为学校新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垫好基,开创学校转型发展的新格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