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3-10-15来源:信息公开站点浏览次数:3801索引号:0302000-2013-0004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


2013年学校党政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校60周年和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和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着力推进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学习《新党章》,贯彻《新党章》,将十八大精神和《新党章》内容纳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和学校业余党校、团校培训内容;加强党建研究,提供党建研究水平。
2.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上级部署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完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扩大党务公开,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做好党建联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三区联动”、“城乡结对”的党建活动基地建设、校企党建与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建设和探索军地共建党建合作新模式。
3.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转变文风会风,规范简报和文件,厉行勤俭节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组织和定期深入基层调研的制度;完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机关,进一步提高机关管理服务水平。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主要领导对党风廉政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大新校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三公”经费支出和管理;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和考核结果运用机制,提高监督检查实效。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加强内涵与质量工程建设。继续大力推进“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迎接“数字出版”专业建设项目的验收;进一步加强“上海市教育质量工程重点专业建设(085工程)”项目,完成“影视动画”和“数字出版”2个专业建设项目的验收,推进2013年度数字印刷、印刷设备及工艺、出版与发行等重点专业建设以及整个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调研;做好2013年度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及新专业等项目申报工作;创新办学模式,探索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督导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 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办好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并提升层次、扩大规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扩大学生海外学习、学分互认项目,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利用“部市共建”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举办出版印刷国际研讨交流会;拓展交流生来校学习,做好外事接待与交流,拓展新的合作渠道与形式,打造更多更好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7. 强管理、树文化、抓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水准,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进一步推进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学生育人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研究,改进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坚持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8.着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职业能力。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印刷技能等各级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和赛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推进学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争取有更多优秀职业人才涌现。
9.加强在职培训,增强服务行业能力。继续加强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培训项目和有关企业新员工技能、全员轮训、职业资格等各类培训;力争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授牌,积极筹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图形设计技术”项目“全国集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加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好的服务社会和行业。
10.继续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认真分析和研究高职高专院校招生面临的严峻形势,科学合理编制招生计划,加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确保生源质量,圆满完成招生任务;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切实提高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聚焦内涵建设,加强协同创新,提高学校整体水平
11.努力建好《国家级印刷与数字印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带动全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12.大力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建立以部市共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为依托,以企业和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紧密型深度合作机制体制,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和行业企业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增强活力,提升办学质量和行业效益,实现技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等成果共享,互利多赢;大力推进4个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应专业群的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优化学校发展布局,争取新的发展增长点。依据国家和上海产业政策导向和产业布局形态,深入调研,积极做好发展规划论证工作,优化学校发展结构布局;开展新专业建设工作的调研和方案策划,积极争取资源,推进应用型专业建设工作,提升学校适应性和竞争力。
14.加强科研工作。整合力量,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争取重大课题立项新突破;完善制度举措,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力争科研经费有较快的增长;建立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推进科研与科技服务,全面完成国家数字版权保护重大课题;开展专利申报讲座宣传,争取学校专利申报数量有明显的突破;围绕3-5个主题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高教研究,力争核心期刊高教研究论文排名进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前列;完成《出版与印刷》期刊改版咨询论证工作,提升期刊质量。
15.推进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建设。做好全国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利用有利平台筹备组建出版、印刷、包装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中职教学专业教学等指导委员会;召开教指委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举办院(校)长论坛;编写新闻出版行业十年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发展报告等,履行好教指委的研究、指导、咨询和服务的职责。
四、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1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标准和原则,注重德才,注重实绩,注重公论;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干部的挂职锻炼力度,实行校内后备干部挂职的岗位审核、推荐和选拔,完善后备干部选拔评价综合机制;以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培训为重点,重点完成十八大精神书记读书班、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做好统战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组织引导民主党派、统战团体、离退休老同志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17.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加大学科带头人、博士、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发挥好引进人才在带团队、上项目方面的作用;按照骨干校建设要求配备各专业带头人及课程骨干教师,优化双师结构;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做好青年教师企业顶岗实践、产学研践习、出国进修、国内访学等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科学完善教职工考核指标,优化绩效考核方案,进一步强化教师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协同创新能力,增强教师积极性,提升教师服务专业建设、服务学生成才、引领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8.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全员育人的创新思路,努力探索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新道路,通过多形式的培训和交流,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通过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通过鼓励辅导员进修和能力培养,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以此整体提升学生培养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加强内部管理,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办学氛围
19.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完善预算资金的分配体系,推进绩效预算的实施;探索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有效性、规范性的新途径;全面推行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财务支出审计工作,不断完善各类工程监管、合同管理、科研经费使用、招投标、设备购置审批及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提高学校经费使用效益。
20.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后勤工作保障能力。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和校外宿舍的续租谈判工作;做好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和基建管理工作;建立后勤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各部门和师生反映的后勤维修问题;积极做好学生安全教育、饮食保障、疾病预防、水电供应、校园绿化、环境卫生、治安防控体系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建设平安校园、绿色校园。
 21.稳步推进浦东新校区建设。在市政府、市教委的支持下,积极推进浦东新校区建设,完成一期所有单体的施工图设计和审批工作,完成道路、绿化、景观、大门、围墙的设计工作,完成施工监理的招投标工作,全面推进浦东新校区的一期(10.5万)的建设工作;积极落实浦东新校区二期(6.3)的项目申报工作,抓紧完成二期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并上报市教委和发改委,力争项目获批立项
 22.加强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拓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校园网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加强信息化软件建设,完善应用系统,积极推行BB平台应用,校园无线网功能应用,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23.加强新闻宣传和文明创建工作。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重点,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和国家资源库建设为主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新闻选题策划、舆论引导和校内外宣传,提高学校吸引力,扩大学校影响力;积极组织开展新一轮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及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史和校史研究,突出文化育人功能;构建“书香校园”,加强阅读推广,打造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以“校企联谊、共促发展”为主题开展校企共建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组织好校园文化月、艺术节、社团节活动,创建精品社团,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和上海印刷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24.加强群众工作。加强工青妇组织建设,做好学校教代会、工会按期换届;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加大校务公开力度,不断完善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倾听民意,汲取民智,持续开展惠民实事工程建设;深入推进“青年联谊会”工作,做好“妇女之家”创建工作,成立女青年教工联谊分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六、做好校庆工作
 25. 以建校60周年为契机,凝心聚力,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再创佳绩。
将60周年校庆定位为一个特殊的课堂,以感动校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为校庆活动的主轴,发掘历史文化底蕴,举办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六十年砥砺,一甲子辉煌”校史展,开展杰出校友评选;展现办学成果,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吸引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增强同力建设国家示范骨干高职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

     26. 组织开展校庆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庆工作方案,精心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组织开展好 “墨之源”、“青之技”、“品之颂”、“黄之熠”、“金之途”、“银之凝”六大主题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