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行业发展状况

21世纪印刷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数字化技术、低碳环保将主宰印刷技术的一切领域。

(一) 数字化处理和网络化信息传递将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数字成像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和数字传感技术在印刷工业的广泛应用,印刷工业正在面向“质量、效率、成本、增值”四大核心目标而展开新的征程,印刷数字化已经成为印刷工业技术变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

印刷数字化发展的主要模式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数字成像技术的空间信息内容表达和功能表达

在内容表达方面,印刷数字化已经通过数字化印刷生产流程、各种数字印刷设备以及ERP系统,实现了全彩色、高精度和实时的软硬拷贝内容表达。在功能表达方面,印刷数字化正在通过印刷过程的数字控制和多种数字成像,实现着电路印制、RFID智能标签、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各种显示屏幕功能组件的功能表达。

2.传统印刷生产模式的数字化重构

传统印刷生产模式的数字化重构主要体现:一是采用CTP技术围绕质量改善来提升企业生存能力,二是采用数字化生产流程围绕高质量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来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三是采用数字资产管理的全媒体印刷生产平台来提升企业增值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形成印刷买家依赖和满足印刷买家需求的新印刷模式。

3.印刷工业的IT

随着数字技术在印刷工业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印刷工业逐步显现出IT化的特征。随着基于WebWiFi技术的海量信息网络化传递技术的突破,使得印刷企业能够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在线生产模式,能够通过虚拟生产组织来实现印刷业务的网络获取、在线流程跟踪、多媒介输出服务以及直邮式产品送达服务,实现了服务地域的无限扩展和“增值链”与“产业链”的延伸。另外印刷工业将依托构建网络化虚拟印刷生产模式,快速获取印刷业务,这些业务既包括现有的实物型印刷品,也包括非实物型数字印刷品,如数字图片、数字图书等,并通过自有或共建的印刷生产管理系统、数字内容管理系统、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以及全媒体数字印刷平台来进行个性化定制内容的重新组织和分类,实现个性化产品与定制共性化生产模式的统一,实现印刷工业真正意义上的印刷数字化。

(二)绿色印刷将成为印刷行业发展的主流

201110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即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第2号公告,公告明确了实施绿色印刷的范围和目标。

绿色印刷是指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印刷方式。实施绿色印刷的范围包括印刷的生产设备、原辅材料、生产过程以及出版物、包装装潢等印刷品,涉及印刷产品生产全过程。实施绿色印刷目标是通过在印刷行业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建立绿色印刷环保体系,印刷产品的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淘汰一批落后的印刷工艺、技术和产能,促进印刷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引导我国印刷产业加快转型和升级。

(三)生产流程将融入“云计算”时代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因特网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它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目前的印刷生产流程主要是针对印前和印刷的自动化控制,未来的自动化流程将从云销售开始。从估价、订单处理、成本估算,到生产控制、生产调度,再到物流配送,涵盖印刷生产与印刷管理全业务流程。

云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将拓宽印刷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范围,虽然现在大部分出版物是印刷品,但多终端、多形态的电子出版物会越来越多。一次制作、多元发布将成为重要的印刷数字化技术。印刷信息数据通过结构化加工技术,被碎片化成元数据,存储到云中的数据仓库。信息应用者根据设计好的模板样式,与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结合,自动生成版式和流式兼备的版面,最后形成印刷出版物、数字出版物及其他信息形态。

尽管目前云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观念、软硬件水平和相关技术等并不完善,但云技术的产生加速了印刷业的发展,促使印刷业与云技术相结合,推动印刷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而这种发展也终将孕育成一场产业革命。

(四)印刷技术与文创设计的深度融合

上海位于三个印刷产业带中,对全国印刷业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在上海城市发展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到2035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时,结合上海“文创50条”的文件精神,文化创意产业迎来大机遇、大发展。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印刷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必不可少的实现手段之一,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其重要性。

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步应用,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力。凭借3D打印不同于传统加工工艺的差异,3D打印的普遍应用将使创意设计更具多元化、自由化、大众化,提高创意产品研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催生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促进整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3D打印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已初步应用于工业创意产品设计、影视动漫、休闲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数字出版等行业,图5和图6就是3D打印技术在重要文物保护及修复、工艺品设计制作中应用的例子。

 (五)智能印刷工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曾强调,中国印刷业要努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实现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转变。

从印刷生产企业角度来看,已有印刷企业开始试图将“无人印厂”的智能印刷工厂从蓝图变为现实,例如奉其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主营纸箱包装印刷业务,在上海奉贤区创建了首个印刷智能工厂,也是国内首家智能化“无人”包装印刷厂。这里的“无人”并不是完全不需要人工介入,而只是形容用人之少。本印刷厂的近1.5万平方米的厂房,配有两条高度智能化的包装印刷生产线,每小时可产出3.6万个纸盒和1.8万个纸箱,满载生产时日产值约200多万元,却只有8名员工在岗,这8位员工只是负责软件操作。

(六)电商印刷强劲增长

国内一些印刷电商打造互联网+印刷的交易服务平台,整合包装产业上下游,汇聚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应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及提供增值服务的互联网印刷生态系统,服务印刷企业、设计创意师、印刷代理商、包装用户、终端消费等生态系统参与者,解决行业生产效率低、供需不匹配、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难题,实现整个行业和客户的共赢,推动印刷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融合化将是印刷产业的必然发展方向,这一发展大趋势是我们考虑印刷工程本科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时的依据。


二、印刷包装工程系详细介绍

本系成立于1953年,是我校历史最久的系部。2019年招生专业有图文信息技术、印刷媒体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包装工程技术、包装策划与设计共五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上海市内设( “085 ”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个。20192个专业又获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立项。

本系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2名,上海市育才奖1名,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1名,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1名。并拥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师资力量雄厚。

本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互动,工文艺融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探索出了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荣获有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全国新闻出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8门,全国新闻出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4门,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2019年本系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成为我国印刷高等教育,第一个通过美国高等教育图像传播专业认证委员会(ACCGC)认证的专业。

本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历届上海市、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技能大赛中成绩骄人,涌现了一批如张淑萍(第43 届世界技能大赛银牌获得者)、王东东(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铜牌获得者)、王佳磊、史秉乾、赵卫健(第五届全国印刷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姜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选拔赛一等奖)等优秀毕业生,学生在2019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拔赛中,又创佳绩。

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九年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因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深受用人单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