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2017艺术设计系《寻访大咖》系列活动报道之二:返璞归真

发布时间:2017-09-20来源:浏览次数:3463

 

   20178月,艺术设计系《寻访大咖》活动小组的师生来到艺术设计系退休教师吴汉英老师家中,倾听吴老师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故事。

  吴汉英老师生于1936年,1951年入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艺术大师刘海粟,是其在上海美专的关门第子。1957年任教于上海印刷学校(现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并从事设计研究。1982年筹建印刷美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系前生)。“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校牌正是由吴汉英老师联系刘海粟大师所提。

  “我是一个搞绘画的人,并不是一个搞设计的人,在设计方面虽是半路出家,也留下点东西。”吴老师虽然自谦是半路出家,但对于书籍的装帧设计,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写成了《中国书籍装帧设计》。上海出版志中的书籍装帧部分也是由吴老师所编写的。在他看来宽广的知识面是非常重要的,绘画与设计是触类旁通的,要学会在知识技能上互相转移。

吴老师参加过一次广交会,当时中国的产品包装设计相当落后,一等的产品,二等的包装,三等的价格。人参当萝卜一筐一筐卖,基本没有包装。这一现象对吴老师触动很大。另一方面,吴老师在进入版专以后,发现中国当时的教育是条块分割,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比如工艺美院侧重工艺,轻工艺学校属于轻工业局,纺织工业学校属于纺织工业局。吴老师觉得从教育结构上来讲,在资源使用上不合理,培养的人才也比较单一。上海当时并没有一所艺术类院校,上海的绘画人才几乎没有培养。因此,吴老师觉得有必要办一个美术设计专业,打破出版系统的自我封闭的状态。

  吴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当时版专校长和书记的支持。于是吴老师走访浙江美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等各大重点艺术院校进行调研考察,研究它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课程以及教学经验。从而制定版专艺术设计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吴老师说到,当时主要培养出版社的美术创作人员和美术编辑,培养广告宣传推广的设计人员,以及印刷厂的包装设计人员这三类人才。

  关于人才的培养理念,吴老师强调所培养出的人才既要会画画,并且有非常好的基础,又要懂得设计。因此,在课程的安排设置上,具有一些特色课程。一是人体教学,二是写生教学。在吴老师看来这两门课程对于一个艺术院校来讲它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绘画源于生活,只有理解了真实的人体构造,感受了真实的山河大川,才会有更具感染力的艺术创作。当年的第一届的学生,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办了展览,由艺术大师刘海粟和他的夫人来剪彩。当时展览应该是很成功的,浙江美院的教授来看,评价说“你们学校的水平和我们学校的没有什么差别”。这些成功的背后,都是学生们通宵达旦、辛勤作画的结果。吴老师也希望我们现在的学生也能有这份精神与热情。

吴老师家的客厅里挂了副字“返璞归真”,这是刘海粟老师的绝笔。在刘老看来画画到最后就应该把自己和自然本源的东西表达出来。画画如此,教育亦是如此。“返璞归真”也成为了吴老师的座右铭。吴老师在版专退休以后,仍从事教育事业,至今致力于美术教育五十余年。这份执着的精神让人敬佩。

  

         

         

  

艺术设计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