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团中央“返家乡”号召,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政课”,8月24日至8月28日,信息与智能工程系“守望者”实践团以“凝青聚力 花开有我”为主题,立足“三花之乡”亳州市蒙城县篱笆镇,带着乡村人如何“就业”“顾家”两不耽误的问题,步入田间地头,走进乡里乡亲,探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问题与突破点,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
同心擘画振兴蓝图,聚力擦亮“三花”名片
黄花梨、花生、菊花是篱笆镇3张响亮的名片,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迸发了极大的活力,打响“三花之乡”的经济建设品牌潜力巨大,是蒙城县篱笆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8月25日至8月27日,“守望者”实践团先后走访了蒙城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篱笆镇郭集花生大市场、篱笆镇郭集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和陶庄村幼儿园,切实感受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好乡村愿景。
“我1996年开始种植黄花梨,现在是我儿子在负责了,他年轻。”
“守望者”实践团在篱笆镇镇长马宵和郭集社区干部张芳的陪同下,来到了蒙城县水果供应链示范基地琦宝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里我们见到了80后黄花梨种植大户何东方。访谈中何东方表示,自己的父亲种了一辈子的梨,从未外出工作过,养活了一家子的人,现在电商、抖音直播带货愈发融入生活,自己接下了父亲的班,不仅仅再局限于道路边售卖,更是借助朋友圈、直播等形式将黄花梨售卖至全国各地。此外,他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也是打头阵,推出梨罐头、梨膏棒棒糖、梨膏、梨子酒等产品,拓宽了黄花梨的销售渠道,为村民们在新的致富领域探路试水。
“在此之前,我们是做工程的,我老公想要回来。”
在陶庄村干部李曜陪同下,我们探访了双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转型升级、环保养殖的号召下,双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自动化上料、供水、除粪设备,形成了一条秸秆回收、综合养殖、粪污再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向我们展示了现代化养殖的智慧农业魅力。双龙农场主是蒙城县外出人士返乡创业的典型,他表示,蒙城县是全国知名的养牛大县,发展黄牛产业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市场前景广阔,政府大力支持蒙城县黄牛产业发展,可以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村里人上班、孩子两不耽误”,对周围也有带动辐射作用,“自己做好了还能带着别人一起做”。
在返家乡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中,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切实的行动,贴近乡村生活,记录新农村建设,直观地感受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聚焦基层工作中的探索创新,切身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蓝图,领略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深刻意义。
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