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我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赴上海电力大学交流研讨

发布时间:2022-01-14

2022年1月13日下午,我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滕跃民教授应邀带领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骨干教师赴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进行研讨交流。活动在上海电力大学杨浦校区致远楼902会议室举行,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赵玲教授及专业教师王鲁杨、李晓华、吴文军、李豪、王忠华等出席了会议。参加本次研讨的我校领导和教师有: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正友教授、影视艺术系副主任王莹、出版与传播系副主任王贞,以及专业教师代表刘军、傅冰、李雨柯、石莹等。

会议伊始,电气工程学院赵玲书记致欢迎词,她对我校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和肯定,并对电气学院在工科教学方面如何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浸润思政教育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接下来,电气工程学院两位教研室主任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曾获得临港五校新时代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一等奖、首届上海电力大学课程思政课特等奖的王鲁杨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如何在《模拟电路》课程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整体与局部关系把握等思政内容;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曾获得上海电力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的李晓华老师介绍了《“九一课堂”协同培养电路教学创新与改革实践》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她们对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工科教学的严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我校教师受益匪浅。

接着,两校教师们进行了交流发言。在交流中,关于课程思政的学习模型的建构、跨地区跨校开展合作交流、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整体设计等前沿课题成为大家研讨的重点。电力大学的工科课程与我校的经济类、出版类、艺术类课程的改革做法和经验形成了很好的互补促进效应。

最后,滕教授和赵书记进行了会议总结。他们指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深化课程思政的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彰显课程内容的思想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持续探索方法的针对性、互动性和先进性;要杜绝“表面化”“硬融入”“贴标签”“两张皮”,使课程思政“如盐化水”“润物无声”;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创新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开展课堂教学设计;要将科学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融入,进一步深化“三寓三式”范式的运用研究。高校之间应增进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创课程思政改革的新成果。

 

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教务处  影视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