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发布者: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发布时间:2024-09-19 浏览次数:1523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9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进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主题党日学习活动。会议于营口路甲401举行,教工党支部书记郝红梅主持。

首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前锋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办好思政课》的文件精神进行解读,系统梳理和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包括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其中,马前锋认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价值理念之首,是教育家精神的首要体现,“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强调教师要成为涵养育人智慧,站好三尺讲台的“大先生”。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教育家精神从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师道文化中走来,正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闪耀着时代光辉。同时,马前锋结合工作,系统梳理总书记相关论述,阐述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教育家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一直十分强调。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学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论述中,表示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先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在教师交流发言环节,霍利婷老师表示,教育要遵循“真善美”。“善”不仅包括社会发展和公平正义,从学生角度讲,高职院校学生之前受到的鼓励相对较少,思政课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学生的多样化和认知感。“美”,希望通过思政课教学让学生感受美;“真”,从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鼓励学生“因真实而可信”,勇于追求高尚的理想信念。张玉华老师认为,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情怀。有情怀的思政课教师可以不畏眼前的艰难困苦,培养高尚情操,在工作中要不断践行教学情怀。同时,要有“弘道”精神,工作中要坚持教育走在发展前面,主动去弘扬道德,进行实践,探求真理,思政课教师的成长任重道远。王永秋老师通过分享,希望能通过每一位教师的努力,让“教育强国”早日实现。陈挺老师认为,时代发展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时刻存在,思政课教师需要坚守主阵地,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需要坚守信念,全心全意培育时代新人,完成国家与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王映老师认为,从教二十年,深刻体会到“爱学生”的重要性,学生没有好坏之分,要“有教无类”,从发展的眼光理解、关爱和引导学生。孙慧娟老师表示,教育要有爱,有爱才有温度,师者如微光,作为刚入职的思政课教师,要向着教育家不断努力。朱妤婷老师表示,作为入职刚满三年的教师,通过教学和科研的打磨,不断增强“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的信心。郝红梅老师从不同年龄段思政课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的感受进行分享,认为教育改革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还是需要一代代教师的坚守。

马前锋作总结发言,指出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成长和教学工作中,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每位思政课教师都要坚守信念,坚定“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立足岗位,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