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19“快乐教学”案例系列报道之五:艺术设计系用“案例创投”与“跨文化与跨学科比较” 打造“快乐教学”新模式

发布者: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发布时间:2019-05-20 浏览次数:366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文化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快乐课堂的建构使快乐教学法落地生根,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而在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润物无声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成为当下高职院校艺术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全校大力推进教学创新和快乐教学的氛围中,我校艺术设计系教师丁文星针对我校商务英语、出版商务专业的学生美术鉴赏理论知识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形象思维旺盛的特点,结合快乐教学的“五化五式”(情景化、形象化、故事化、游戏化、幽默化、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要求,在其《美术鉴赏》课程中运用采用案例式快乐教学方法和跨文化与跨学科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跨越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鸿沟;同时结合讨论式、互动式这两种快乐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美术鉴赏类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案例创投”和“跨文化跨学科比较”引入到课堂中,运用幽默智慧的语言,结合丰富的艺术作品图片,结合形象化故事化的视频,营造快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实现了学生鉴赏、批评、写作三种能力的提升,让原本抽象枯燥的鉴赏变得“看得到,评的深、写得准”,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切实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使得学生们拥有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

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鉴赏者获得审美享受的获得,认识到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作为特殊精神活动的特质,以及鉴赏者的鉴赏过程本是对美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进而通过对中外艺术作品的鉴赏具备一定的美术史知识、批评理论基础和美学鉴赏能力,并最终能够将自身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做出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诉诸于文字。该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强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参与和拓展,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并流为老师的独角戏。

教育部高职高专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将快乐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美术鉴赏》这一课程,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具体要求出发,构建了一个教师主导、学生共建的快乐课堂。具体来讲,其将每节课堂划分为案例引入、跨文化与跨学科比较分析、理论阐发、文字表述四个环节,通过引入艺术设计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跨文化与跨学科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的参与讨论,通过理论阐发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最终通过文字表述将学生的鉴赏所得转化为文字。

课堂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课堂注重为学生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使得学生在自由舒适的心境与感情体验当中获得充足的获得感与满足感,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丁文星以切实的教学实绩,实现了“快乐教学”的旨归。


艺术设计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