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朱坚民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12-12浏览次数:10

12月11日,学校党委书记朱坚民来到奉贤校区,为2024级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主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前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研室主任李红霞、党校办办公室副主任宋嵩及思政课骨干教师王映博士一同听课学习。

朱坚民从我国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前后对比的视频案例切入,引出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他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要论述,并结合课前导入的案例向同学们讲解了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指出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这一论述蕴含的原理。

随后,朱坚民从历史的视角简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历程,列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他分析了当下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国内形势,指出为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重构经济结构和创新版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而当前我国教育科技人才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必须顺应国际国内发展的新趋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提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贡献力,更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朱坚民用图片案例生动讲解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既相互联动,又系统集成的辩证关系,解析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原理,引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举措,强调了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性。

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朱坚民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角度,分析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朱坚民以我校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图片案例,讲解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三个要点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最后,他以上海等城市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的生动案例,为同学们讲解了我国运用制度优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五个维度,展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愿景,鼓励同学们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潜心锤炼技能,不断增强本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朱坚民书记的授课逻辑清晰,语言生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丰富的案例中将理论和原理条分缕析,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学生们纷纷表示,听朱坚民书记讲课,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强化了信念,未来将在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定位自身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奋发有为,挺膺担当。

随后,朱坚民还听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讲授的思政课,他勉励青年教师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为指引,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潜心培育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