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暨富林特集团亚太技术中心落户上海版专
“政行企校”联动 科研育人辟新径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王泉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顾春华共同为“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揭牌。本报记者 祝小霖 摄
“标志着我国印刷业绿色化发展在技术进步、路径探索和产业应用研究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是推进‘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开展高水平科研、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引发业内高度评价的标志性事件,就是3月28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举行的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暨富林特集团亚太技术中心的揭牌。
该实验室由上海版专牵头,富林特集团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参与共建,是典型的“政行企校”联动。正如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王泉所说,这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积极响应,顺应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趋势,探索行业多元参与共建,聚焦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有益实践。
契合大势 引领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给教育工作划出了重点,探索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有效体制机制,是政府对高校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此次揭牌的“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对此,在3月28日举行的揭牌仪式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政行企校”的多元探索点评、指导,拓思路、理模式。
“当前,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外部环境、生产条件、治理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王泉认为,柔版水墨印刷是当下比较安全环保的印刷方式,但从水墨柔印出版物产品本身及市场化推广应用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解决。
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许开宇、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副处长陈琳琳从“上海示范”的角度阐述了实验室揭牌的“上海意义”,认为其在上海以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形成了重要示范效应。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褚庭亮、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理事长周建宝亦从行业的角度为上海版专点赞,“这不仅是上海版专的盛事,也是印刷领域的盛事,对于高校协同共建行业高端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应用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循序渐进 成果显著
“2017年度优秀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称号,是2018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署给予当时仅建设一年半的“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的荣誉。据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斌介绍,实验室建设两年多来,上海版专与共建单位共投入专项建设经费2000余万元,分别用于课题研究、人才引进、标准制定、行业调研、技术服务、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及实验室的基本运行。如今,实验室面积达400平方米,配置了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柔性版制版设备与检测仪器。
尤其让业界称道的还数实验室专家队伍的“含金量”。陈斌介绍说,实验室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研究人员队伍。专职研究人员主要由上海版专印刷包装工程系30余位骨干教师组成,兼职研究队伍建设方面则引进来自中国印协柔印分会、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的10余位校外特聘专家,推动实验室研究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聘用8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使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内涵建设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在“政行企校”联动、校企深度合作中,实验室的内涵建设成果显著。除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嘉奖之外,实验室在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如两年来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7篇,各类研究课题获批立项30余项(其中省部级纵向课题2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1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5项等。
产教融合 久久为功
此次重点实验室的揭牌,也意味着富林特集团全球第四个技术中心落户上海版专。“富林特集团亚太技术中心的揭幕,使我们能够扩展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包装行业的发展和制版培训提供场所。”富林特集团副主席罗伊·肖特尔认为,上海版专与富林特集团的合作,是中国和亚太地区进一步推进柔性版印刷技术的完美结合。
其实,上海版专一直秉承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应用型科研之路。陈斌表示,上海版专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的“跨界”本质,以及“主体多元”的职业教育特征,以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趋势为指引,坚持“科研育人”的宗旨。
由此,上海版专的科研工作也始终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问题,明确服务广大师生、服务行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三服务”主线,通过搭建“3+1+1”的特色科技平台,共享“政行企校”优质资源,为学校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上海高职高专院校中首家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上海版专也进行了部署。陈斌表示,目前上海版专正在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实验室建设也将聚焦于此,强化内功,完善新闻出版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夯实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集中发力,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和产业关键技术,打破技术壁垒;久久为功,为提升新闻出版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创新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报道链接: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51524
开展协同研发 推进内涵建设
——专访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陈斌
“共建‘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战略和绿色印刷战略的具体体现,顺应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是对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积极回应。”3月28日,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暨富林特集团亚太技术中心揭牌仪式后,上海版专校长陈斌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如是表达了此次重点实验室揭牌的意义与价值。
2016年12月底获批建设,2018年6月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2017年度优秀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称号,2019年3月28日正式揭牌……由上海版专牵头,富林特集团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参与共建的“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不断加大投入,联合攻关,取得累累硕果。
可以说,此次实验室的揭牌,是高校“政行企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协同研究的有益探索。陈斌介绍,作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先后安排400余平方米的建设场地,投入1500余万元购置系列先进设备;引进专职管理人员与兼职研究人员,组建一流的实验室人才队伍;面向全行业设立开放招标课题,研究攻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建设系列制度,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有力推进实验室的内涵建设……正是不断加大对实验室人、财、物等的投入,确保了如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进程中才能成就一所高校的高度。”陈斌介绍说,下一步,“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将进一步强化新闻出版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和产业关键技术,打破技术壁垒,为提升新闻出版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创新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事实上,一直以来,上海版专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顺应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凝练形成办学特色,加大科技工作力度,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如今,上海也正迎来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机遇,陈斌表示,上海版专将通过搭建更多类似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的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不断推进科研平台内涵建设,提高学校科技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为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而不断努力。
报道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9/epaper/d6965/d4b/201904/96448.html
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发布柔印调研成果——
中国柔性版印刷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本报讯 (记者祝小霖)在3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暨富林特集团亚太技术中心揭牌仪式的学术交流环节中,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乔俊伟介绍了中国柔性版印刷行业发展调研报告的相关成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柔性版印刷行业整体发展良好,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为探究我国柔性版印刷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扰,寻求行业发展的突破方向与对策,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组建了由校领导带队、各相关领域专家构成的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柔性版印刷行业整体发展良好,柔性版印刷的绿色印刷特性进一步彰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等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柔版印刷业务占比不高,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柔性版印刷有了新的突破方向。
据乔俊伟介绍,调研由“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和《CI FLEXO TECH》杂志联合展开,对行业近150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未包含瓦楞纸印刷企业)。近150家企业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西南、华中、东北和西北地区,包括柔性版印刷、柔性版制版、柔性版版材生产和其他柔性版相关企业。
从现场发布的调研结果来看,柔性版印刷企业拥有机组式、卫星式、组合式等各类柔印机,主要业务分布于薄纸类包装、软包装、商标标签、厚纸类包装和其他。其中,员工人数超过200人的企业逾50%;年销售额大于5000万元的企业超过60%;2017年盈利企业超80%,2018年盈利预期好于2017年的企业超60%;柔印业务占比60%以上的企业近40%。
柔性版印刷企业应用版材、油墨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情况引发现场嘉宾关注。乔俊伟介绍说,从柔性版印刷企业版材及油墨的使用情况来看,年用版材小于1000平方米的企业超过50%,版厚1.7毫米的版材用量最大,最常用的网目线数依次为110lpi、120lpi、100lpi等;大多数企业使用水性油墨。从新技术与新工艺应用情况看,近70%的企业具有柔印联线加工能力,超80%的企业使用了封闭墨腔技术和无轴传动技术,超70%的企业使用了套筒网纹辊技术和印版套筒技术,超60%的企业使用了全检式在线质量检测技术。
在被调研的50家柔性版制版企业中,年用版量小于5000平方米的企业约占一半,绝大多数企业都使用了环保溶剂、水或无溶剂。各种加网技术应用依次为高清网点、全高清网点、P+网点、柯达NX加网等。
尤为让业界关注的是,在环保设备的应用中,超70%的印刷企业和制版企业安装了VOCs处理设备,超60%的印刷企业和超40%的制版企业安装了废水处理装置,近50%的印刷企业和超90%的制版企业安装了废气回收装置。
根据深入细致的调研,在总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课题组还提出了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若干建议。乔俊伟分析说,困扰我国柔性版印刷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成本、人才、质量和效率,即国产柔印机精度低,进口相关配套设施与耗材成本太高;产业熟练工人短缺;版费与胶印、凹印相比太高;印前工艺弱,难以实现高质量印刷。而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人才招聘,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目前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道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9/epaper/d6965/d4b/201904/96449.html
各界评
当前,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外部环境、生产条件、治理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既要坚守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正道;又要坚持不断创新,改革完善印刷装备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破解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实验室的揭牌,标志着我国印刷业绿色化发展在技术进步、路径探索和产业应用研究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希望实验室加强与行业的协会、高校和企业及设备材料制造商、供应商之间的“产、学、研、用”的全面合作和创新,特别是与国内柔印设备材料商的合作,推动国产版材质量提升和应用。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 王泉
近年来,上海版专科研工作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问题,明确服务广大师生、服务行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三服务”主线,通过搭建“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现代印刷媒体技术”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版专科协、协同创新科技团队“3+1+1”的特色科技平台,共享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优质资源,营造了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取得不少科研成果,在上海以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形成了重要示范效应。
——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 许开宇
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暨富林特集团亚太技术中心在上海版专的揭牌及其深化建设,顺应了传统出版升级和发展绿色印刷、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趋势,是上海版专深化推进“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开展高水平科研、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学校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指导下,依托国家和上海的有力政策支持,落实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精神,联合行业研究平台与力量,聚集高端优秀人才,不断完善重点实验室的内部体制机制,早日产出更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副处长 陈琳琳
此次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暨富林特集团亚太技术中心的揭牌,不仅是上海版专的盛事,也是印刷领域的盛事,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探索“政行企校”协同共建行业高端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应用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国家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大力推进绿色印刷,持续发布行业发展标准,推进多方协同创新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背景下,我们印刷行业协会也需要切实为行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褚庭亮
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新发展理念的内容之一,中国柔印迎来了绿色环保国策下的快速发展,柔印的环保特性得到体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柔印工艺生产,柔印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产能得到较大提升,产品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和富林特集团亚太技术中心的揭牌,有助于解决柔印技术与工艺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柔印产业发展也确实需要有柔印实验中心和技术研发平台及实训基地。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理事长 周建宝
报道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9/epaper/d6965/d4b/201904/96450.html
组织宣传部 规划科研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