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学子们走向的祖国四面八方,深入基层接受实践的洗礼,树立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理想信念,印刷包装工程系师生充分利用本次暑假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注“老少边远”,助力乡村振兴。关注边远地区,关心少数民族一直以来是我党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之一。在2023年暑假期间,22级章佳怡小组成员借助机会,与新疆喀什地区的1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结对,开展了为期三周共计21节课的“云”支教普通话小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普通话小课堂的课程内容涵盖了汉字起源科普、字词句教学、日常沟通训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安全教育等。“云”课堂超越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拉近了我们和边疆同胞的距离,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小朋友提升普通话水平,同时宣传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获得了小朋友们的一致称赞。“云”课堂小组为帮扶边远贫困地区开展普通话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服务家乡人民,宣传家乡文化。22级雷蕊小组积极响应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分别加入了自己所在社区的“爱心暑托班”,在家门口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了为期15天的暑托实践。他们不仅负责照看暑托班里的孩子,还组织了各种互动活动,如手工制作、艺术表演等,丰富了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他们以实际的行动帮助社区缓解了小学生暑期“看护难”的问题。21级孙雨晴小组在这个暑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安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他们借助我校非遗大师班平台,利用家乡“文房四宝”的非遗资源优势,发挥专业所长,设计了大量“文房四宝”的相关文创产品,并且提供了多项设计素材,用他们的方式传承着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文化。22级王馨奕小组各个成员回到家乡后,分别挖掘自己家乡独有的非遗文化,如越剧、花山剪纸和山西花馍等。他们与各位非遗传承人前辈们进行交流学习,切身体验了家乡特色的非遗文化。并且利用专业知识,制作了宣传海报和视频等,投放到多个多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22级梁子毅小组来到家乡“练塘古镇”,深度挖掘了古镇的红色旅游资源,并形成了万字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精心设计了宣传手册,让更多大众了解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练塘古镇,更好地推动家乡旅游产业的发展。
追寻红色之旅,厚植爱国情怀。21级刘佳妍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了育兰社区,为社区小朋友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党史版画小课堂。他们利用版画讲述了党的诞生、发展历程以及重大事件,与小朋友们共同回顾了我们党艰苦卓绝、光辉灿烂的革命史。21级倪嘉晨小组利用暑假时间,继续推动着“印刷云课堂”系列的宣传工作,以多篇高质量推文描绘了我们特色的百年红色印刷史。22级章佳怡小组以独特的方式寻访上海各个红色基地,他们运用体验式、沉浸式、研讨式的学习方式,探寻有代表意义的红色地标,在“访”中“学”,在“学”中“行”,在“行”中“悟”。他们在深入挖掘了红色资源背后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将寻访的成果制作成了上海红色基地寻访手册,可供更多人参考使用。崇明区是上海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最前线,21级付盛浩小组成员都是退伍同学,他们退伍不褪色,积极参与到了挖掘崇明抗战历史,寻访抗战遗迹等实践活动中。22级顾恩宁小组则来到崇明区堡镇的海阳疗养院,慰问了一名烈士遗属——胡奶奶。胡奶奶满怀深情地回顾了烈士的英勇事迹,讲述了艰难的生活历程,表达了不屈的革命意志,给小组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爱国教育课程。
一江一河源远流长,一草一木长绿环境。黄浦江和苏州河是上海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它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带着这样的疑问,22级雷蕊小组详细调查了黄浦江和苏州河的前世今生,了解了为治理这“一江一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相关政策,如今一江一河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为周边居民带来了许多便利,业已成为上海市著名的休闲旅游景点和新地标。为了提高公众对“一江一河”保护的意识,她们还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册,借此机会向社会大众传递环保知识和理念。无独有偶,21级何静香小组也围绕保护一江一河进行了一系列的线上调查和实地考察,并且对沿河的居民开展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小型科普活动。21级李秋宜小组和裴志怀小组将目光都聚焦到了废品再生的主题上,他们深入到社区中,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弃易拉罐、纸杯、塑料瓶、废纸张等制作成了扩音器、陀螺、收纳盒、风铃、莲花灯等精美的手工艺品。取之生活,用之生活,他们将这些再生的艺术品也用到了社区的装饰中,为改善社区环境,传播环保理念做出了贡献。
社会民生所指,专业学习所向。21级王嘉怡小组关注到了老年人夜间吃药的困难情况,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走访了多家养老院进行调查,了解他老人们的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智能发光药盒,目前已经完成了设计阶段。22级秦佳莹小组关注到了数字经济时代“精准推送”和“推送过载”的现象,以及因隐私泄露而导致电信诈骗事件层出不穷的现状。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线上线下访谈等方式了解了消费者对于隐私泄露的认知情况,总结了数字经济时代隐私的新特点,分析了隐私泄露的原因等,形成了6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宣讲活动。21级沈艳小组聚焦绿色印刷发展情况,分别在三家印刷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深入工厂参观,找寻更多关于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情况。21级张涵莹小组从专业出发,致力于普及3D打印的知识,他们结合课内外所学,对相关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学习,对3D打印市场应用做了调研,并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对印刷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他们发布了科普推文,让更多人了解到3D打印的知识。
青春之旅,丰收满载,印刷包装工程系暑期社会实践在众多实践队伍的支持中圆满完成。青春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印刷包装工程系将继续号召青年学子把年华投入到实践中,投入到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行动中,努力做好实践育人这门课。
印刷包装工程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