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文化管理系主任王红英教授、副主任聂静教授受邀参加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版权文化学术研讨会。
本届学术研讨会旨在坚持“两个结合”,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发掘和培育版权文化,在持续深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版权相关问题探讨,推动形成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研究成果,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版权知识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助力提升我国在版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在致辞中强调,版权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业态,在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加速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提出要积极推动新技术在版权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版权成果转化;要不断提升版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宝林为大会做主旨发言,他从中外版权史比较研究的角度深刻阐述了构建自主版权文化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强调版权不仅是法律的,更是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大众的,要以交叉学科的视野来把握版权发展的规律。
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专家学者分别就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服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建中国自主的版权知识体系、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的风险与治理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参加此次研讨会,更加密切了学校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更加坚定了文化管理系培养版权服务人才的信心。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版权服务人才正是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版权产业迅猛壮大以及人工智能和数字版权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版权服务相关工作需求日益旺盛的有力支持。随着“版权经纪人”新职业的确立,不仅提供了明确的从业要求,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路径选择。
未来,文化管理系将进一步着眼于版权与多领域广泛而深刻的联系,着眼于面向未来的版权文化创新和培育,进一步挖掘版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拓展版权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工作,为我国版权产业发展、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管理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