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训

文化管理系组织师生参观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文化管理系立足专业特色,聚焦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整合各类校企行业资源,倾力打造“校外参访”、“沉浸式”、“体验式”的知行课堂。知行课堂是文化管理系专业课教学中强化学生实践的授课模式,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校外案例”、“行动学习”融入课堂互动交流和实践作业,更好地融合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2023年11月2日下午,文化管理系组织教师带领艺术经纪专业三十余名学生走进上海图书馆东馆参观“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一睹中国传统金石文化的魅力。此次展览是上海图书馆有史以来举办的碑帖展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藏品最优的一次展览,在2023年10月30日开展,展期超过两个月。


海图书馆东馆(简称上图东馆)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于去年9月28日开馆,是融合了科技感和艺术范的新型图书馆,作为上海城市文化新格局“一轴双心”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图东馆将与周边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浦东新区展览馆、浦东新区档案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同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文化集群。上图东馆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空间,全馆上下共有20余个分布于各楼层的开放式主题馆。四楼设有法律馆、全球城市馆、地方文献馆、家谱馆和手稿馆;五楼分布着设计馆、前沿科技馆、健康生活馆、表演艺术馆、音乐主题馆和美术文献馆;六楼有全国第一家面向市民开放的社会科学馆;七楼为阅读推广区,读者可以参加各类阅读活动与展览。

此次汉碑善本大展所在的第一展厅面积900多平方米,展厅气势恢宏。展览内容围绕汉碑的形制划分和归并,分为刻石、碣石、石阙、摩崖、碑版、石经、画像石等版块。在90余件珍拓善本中,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标准者有80%左右。《三老碑》、《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等重要展品充分展现了汉碑隶书的风格多样,此次展览可以说是汉碑书法集大成者。其中近半数确为汉碑明拓,可谓是汉碑善本中的“极品”。其中的《曹全碑》(俞复藏本)传拓时间早、存字清晰,兼具极高的文献性、书法艺术性和文物性,是俞复旧藏明拓未断本,是目前所知仅次于上海博物馆藏“因字未损本”的顶级文物。《张迁碑并阴》(蒋氏赐书楼藏本),更是从馆藏数百件的《张迁碑》中脱颖而出的金石珍品。

跟随着碑帖专家对展览的深度讲解,同学们领略到汉碑中的汉字书法、传拓工艺、剪裱装帧、人文旨趣所带来的传统文化美的联结。无论是丰碑大碣,还是摩崖文字,记录了汉代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文学艺术以及风俗故事,碑帖拓片再历经名家收藏、装裱、题识、观款,构筑成一座汉代文化博物馆。浸沐在千古儒风中,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同学们在观展中领略到碑帖善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美。不少同学表示,“这次观展是极好的学习方式,我们从小接触书法但未能如此深度探索文字背后的内涵。这种金石碑帖的文化含量高,还有讲解员说的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原来从书法中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内容。通过这次观展,以后会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更多了解和学习。”

文化管理系的知行课堂将持续有效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全流程的将“以德为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根植于人才培养与教学活动中。

文化管理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