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学校双周学术论坛(第二期)在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会议室举办,论坛特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CSSCI期刊《新闻大学》常务副主编,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朱春阳教授作“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学术报告,来自学校相关系部和职能部门人员2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论坛报告由科研处负责人罗尧成教授主持。
朱教授结合自身的求学历程、研究领域和多年担任《新闻大学》副主编职务的经历,围绕为什么撰写论文、如何撰写论文、如何投稿以及课题与成果奖申报等主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之所以要写论文,是因为写论文可以降低人们对某一领域问题认知的不确定性,与既有研究对话与沟通,使得自己研究结论的创新性得以体现;研究要平衡好业界论文与学界论文的关系,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研究要围绕争议性话题,树立问题意识,聚焦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走从文献到问题之路,同时综合运用“洋八股”与“土八股”的研究方法,依托研究框架,确立研究边界。朱教授最后以“《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句的最后一句,揭示要研究有争议、有冲突和有亮点的问题,并劝勉青年教师,做研究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守株待兔”的精神。
朱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理论与实践结合,娓娓道来,让与会教师深受启发。部分教师围绕相关问题与朱教授进行了交流、讨论。
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双周学术论坛”后续将继续邀请新闻出版、文化传播、高职教育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开展相关学术讲座,以期促进学校广大教师的学术能力,以及学校科研水平与学术氛围的全面提升。
科研处(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