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至27日,由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和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本届论坛以“劳动幸福·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议题。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永秋博士参加会议并在“美好生活与现代化”分论坛发言。
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于2016年在上海创立,旨在推动学界研究劳动与幸福关系,聚焦劳动问题,探讨劳动如何促进人的本质发展、提升生活质量、获得劳动幸福。论坛致力于凝聚跨学科力量,搭建学者深度交流平台,已形成全国性学术品牌。本届论坛共收到328篇应征论文,经过专家评委会评审,有294篇论文作者获邀参加线上或线下会议。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胡靖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没有劳动幸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美好生活,也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同样,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真正的劳动幸福和美好生活也就失去了根本保障。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谈道,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旨在推动学界从正面研究劳动与幸福的关系,聚焦劳动问题,探讨劳动如何促进人的本质发展、提升生活质量、获得劳动幸福。在论坛专家报告阶段,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秦龙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贾英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院长曲霞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教授肖绍明、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云明、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汤兆云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祥兴教授等八位学者先后发表演讲。
在分论坛交流研讨环节,数十位青年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美好生活与现代化”“劳动精神与劳动教育”“新型劳动形态与劳动关系”等主题进行发言。王永秋副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哲学思考》为题,援引马克思《资本论》有关论断,从“历史逻辑—制度逻辑—价值逻辑”三个维度展开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从而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总体性、和谐性、历史性等哲学意蕴,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的统一。
本论坛通过跨学科对话与理论实践交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