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上海市职业院校思政课“中国系列”选修课建设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4-08-05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次数:927

上海市职业院校思政课“中国系列”选修课建设研讨会顺利举办

7月17日,上海市职业院校思政课“中国系列”选修课建设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办。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上海教育出版社政治部主任邹楠,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褚敏,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董晓峰,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思政课教指委“思政课选修课”分委副主任顾晓英,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思政课教指委“思想道德与法治”分委委员董玉来,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思政课教指委“马克思主义原理”分委委员徐世甫,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蓉蓉,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路喜,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中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系主任张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名师工作室教授、教育部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教材审稿专家谭春玲以及来自上海和外省市十多所院校的专家。校党委书记朱坚民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前锋主持。

朱坚民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专家的莅临表示诚挚欢迎,他从密切联动社会行业、培育职业技能人才,搭建同城协作平台、建优建强课程,深化课程思政、推进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立德树人中取得的成就。他指出,中国系列课程开设以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希望通过交流,与各位嘉宾共同探讨思政课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宗爱东对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中齐心协力共建共享的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我校作为最早实施课程思政的高职院校,率先开设中国系列课程《印迹中国》,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他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最新讲话精神,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吸引力,守正创新建好中国系列课程,以及中国系列课程如何落实好二十届三中全会最新精神等问题做了交流。宗爱东希望各校围绕思政课核心课程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开好中国系列选修课程,发挥好课程育人功能。

在主旨发言环节,顾晓英和董晓峰介绍了本校课程建设情况。顾晓英以《串起“项链” 照亮课堂:来自上海大学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为题,介绍了学校中国系列课程的项链模式。上海大学首创“大国方略系列”“人工智能系列”“红色传承系列”“理论中国系列”四个系列,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通识课平台第一时间滋养学生。董晓峰介绍了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起开设的“技能中国”课程。学校教师以“问题导入—现实关切—理论阐述”为授课思路,以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实现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互动,并出版国系列《技能中国》《匠心传承》《铸魂育人》三本中国系列教材。

交流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各自学校开设的《中国城事》《筑梦中国》《工艺中国》《中华非遗》《美丽中国》《匠心中国》《大国三农》《大国农匠》《法治中国》《统战中国》等课程一一介绍经验,交流观点,讨论非常热烈。

徐世甫做点评发言,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而深入,大家的报告思想深刻,后期,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将会继续协同思政课教指委一起,组织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研讨,推动中国系列课程走深走实,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