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野

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09-25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次数:2035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迎接学校建校七十周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借助“元宇宙”的新技术、新思维与新方法推动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课改革创新,9月23日我校成功举办“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学术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焦学勐出席并致欢迎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前锋教授主持。

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刘道平,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副会长、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黄晞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崔海英,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书臣,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体带头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世虎作为专家出席本次会议。来自上海市、外省市二十多所院校的学者、行业专家参加本次会议。本次学术研讨会是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长三角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上海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马前锋工作室)协办。在前期组织全国论文征集活动的基础上,采用匿名专家评审的方式,评选出特等奖论文三篇,一等奖论文五篇,二等奖论文四篇。

焦学勐在致辞中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光临,介绍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列举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此次研讨会所拥有的扎实的教师队伍基础与教研成果基础,指出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是为了搭建一个交流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创新经验的平台,共同探索利用元宇宙、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

本次研讨会分为两大主题会场,一是元宇宙赋能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专题,二是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专题。第一会场由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黄晞建主持,他对举办这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各位学者充分发表意见和交流经验,共同探索新技术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中的应用路径和前景。在第一会场,傅冰教授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经纪专业为例探讨元宇宙赋能文化艺术类的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与路径,指出元宇宙赋能文化艺术类课程思政的改革方向。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刘淼静老师探讨元宇宙的智慧思政教学策略。张玉华老师指出元宇宙视阈下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道德教育的未来图景进行展望,指明未来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周琦副教授对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进行深刻的解读。黑色电弧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华对元宇宙赋能“大思政课”的技术落地进行分享。

  

第二大会场由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指委“高职高专、民办高校及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茌良计主持。在第二大会场,薛中会副教授紧跟时事发展,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ChatGPT,并研究人工智能ChatGPT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针对风险与挑战的应对策略。霍利婷老师深挖智慧教育赋能高职思政课的创新机制,图文结合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机制框架。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王静老师探究高校数字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王爱冰老师分享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应用前景、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杨慧老师从网络育人视角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策略。朱妤婷老师聚焦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探讨解决困境的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崔海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书臣、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世虎作为点评专家,对每一篇文章给予了详尽的指导意见,为论文的后续完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刘道平在研讨会总结中指出,此次会议汇聚众人智慧,引发了积极思考,推动了思想碰撞,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研讨会选题“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政”,聚焦元宇宙与信息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与课程思政课的可能性,理念领先,思路前沿,成果新颖,交流热烈。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站站长查建国,文汇报社首席记者单颖文,《出版与印刷》杂志编辑,熊喆萍和王健美全程参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