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2-12-02来源:思政教研部浏览次数:3918

心理训练实验室为学校师生提供心理测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训练、职业辅导、为社会行业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该实验室基地已经建成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工位数各一套(2个),心理训练工位数4个。是集教学、训练、健康服务及科研于一体的专业实验室。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咨询辅导训练,已经服务学生800人次,教师150多人次,社会咨询辅导216人次。校内围绕《应用心理学》、《咨询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心理训练活动。在上海市高校领域展示介绍18次,接待外地院校行业专家资讯26次。

一、定位

心理训练实验室始建于2014年,后于2016年和2017年逐步建设完善。位于水丰路校区综合楼3楼和营口路校区教学楼甲432。实验室定位于“服务课程教学、拓展行业应用、协调健康评估”,促进高质量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打造在高职院校的特色。目前已有心理训练室40平方,能提供个性化心理减压项目、个性化音乐放松训练、赛前减压训练、考试前焦虑辅导、睡眠促进训练、团体拓展训练、职业心态训练和挫折力训练。心理训练室有效地促进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教学效果,助推了行业对接,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实验室主要面向教师学生以及行业基地开放,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评估体系,结合课堂教学、健康咨询开展育人辅导,培训讲座、心理咨询、带领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专业培养,提升职业素养。

二、主要目标

配合国家的印刷出版行业基地建设,应对学习和比赛形势,培育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设计心理训练和放松的心理测试平台,解决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训练紧张感和焦虑,促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研究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减压模式,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服务,促进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放松系统,研究和总结国内外职业技能大赛的经验,拓展创新。

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解除心理压力,消除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幸福感。建造高职院校中有特色的心理拓展研究模式。研究在打造文化产业背景下如何培养个性化学生的能力、素质、素养以适应行业需求。

三、开设内容

1.心理测试:测试平台包括常用的心理测量项目、专业测评系统。

2.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心理减压,达成技能训练,促进比赛的正常发挥,促进行业的人才培养培育。

3.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普遍和具体相结合,提升职工的健康管理意识,尤其针对有需求的个别教师开展心理测评、放松、辅导。开展户外拓展项目,如舒压愉悦、放松心情、团结合作、团队建设等项目。

4.社会服务:参与校外研究项目、为社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产业服务:如提供专门的人才选拔,考前赛前减压训练。

通过带领职业心理协会学生参与到校外科技服务工作中,在项目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和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校内社团活动,普及职业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知识,锻炼组织能力。提升学生职业心理,培育学生的职业软实力(自信)、职业情商(阳光心态)、职业意志力(敬业务实)、自我满意度(职业幸福感)等。探索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职业心理教育新模式,形成“以心育人,心育新人,新途径育有心人”的新模式,在同类高校中起引领示范作用。

四、功能建设

1、减压疏导功能:针对学生的压力状况,调试压力,协调辅导。

2、提升心理素养功能:了解在学生不同状态下(学习状态、训练状态、比赛状态),通过克服紧张感和焦虑感,提高心理素质。

3、放松疏导功能:解决压力和焦虑,达到放松健康的效果。


五、合作交流

实验室建设充分依托上海市高校的研究力量,与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业研究力量合作交流。实践中积极拓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将与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合作,重点在选手选拔、赛前减压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


六、建设特色

1立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配合国家的行业基地建设,针对高职师生的实际状况,应对学习实习和比赛训练,舒缓压力,提升心理素质,职业心理。

2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心理训练平台系统,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设计职业心理提升平台,解决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提升职业心理,促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3引用增强现实技术,创新符合人性的职业心理培训模式,探索如何运用心理机制指导增强现实技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进而助推大思政教育。

4研究在产业升级和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个性化学生的能力、素质、素养以适应行业需求。

5助推心理学训练技术在职业心理培训中的应用,在行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七、开设相关课程

目前我校有多名心理专业及相关职业能力的师资,分别有博士、硕士等综合背景的学历(其中2名博士,3名心理学硕士;7名心理咨询师。团队受过系统的职业心理专业训练,有长期的企业实战经验及课内外理论课教学及研究经验,在圈内有相应的资源共享。团队有共同强烈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和效能,专业基础扎实,理论与实战功底较深厚,颇有创新精神。目前已经开设《应用心理学》、《沟通心理学》等7门心理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