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上海)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在沪隆重召开
2011年5月10-11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协办、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承办的2011中国(上海)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在上海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担任论坛主席并作了题为《发展职业教育全力助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主旨演讲。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杨晓渡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李重庵主持开幕会议。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周汉民出席论坛并作演讲,教育部职成司巡视员、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代表教育部副部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特邀顾问鲁昕出席论坛并宣读了鲁昕副部长的书面发言,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马国湘、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先后宣读了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和联合国公共信息部、联合国学术影响工程分别给论坛发来的贺信。全国政协、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以及上海市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部分国家驻上海使领事馆的领事和教育参赞,来自中国大陆21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的300多位专家学者、职业院校代表出席了会议。 资料来源:中华职业教育社网站 http://www.zhzjs.org.cn/
张榕明副主席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职业教育,是在顺应国际发展潮流、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通过举办国际职业教育论坛、搭建国际间职业教育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不仅能够直接推动世界范围内广泛而深入的职业教育合作,而且为吸收、引进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出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双重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进而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进程、早日跻身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行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她还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强力推动。继十七大做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之后,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都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尽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由此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间,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了3800多万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1.5亿人次,不仅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有效增强了广大公众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尤其为社会弱势群体共享教育成果、自然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她强调:“从全球范围看,凡是竞争力强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劳动力训练有素、适应性强,国民素质高且具备良好的持续学习能力。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教育,它通过实用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灵活的方法,不仅为从业者提供基本的生产技能,而且为更多的人尤其是弱势群体创造丰富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通过接受普惠性的职业教育,社会公众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进而汇集成全民族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生产、生活,既为社会财富的增加奠定了人力资源的基础。”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杨晓渡在致辞中说:“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创建了富有‘中华’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并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次,论坛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主题鲜明、学术水平高、实践作用强,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本届论坛以“职业教育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题,顺应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也反映了职业教育界人士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美好愿望,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坛上,来自中外职业教育界的20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着“职业教育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题畅所欲言,分别就全球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特点及经验,终身学习与技能提升培训系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培养策略及原则等内容作了主题演讲,就加强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磋商和洽谈,汇集多方智慧,共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