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1日是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目的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的同时,营造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6月11日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印刷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版画动手做――体验奇妙的中国古老印刷术”活动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吸引了众多的中外观众踊跃尝试。
吸引众人关注的传统印刷方式
雕版印刷又称木板印刷,在印刷史上有着“活化石”之称,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世界现代印刷术最古老的技术源头,雕版印刷术凝聚了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工艺精华,为印刷术的发展开了先河。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兴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大力提倡,取得了巨大发展。今年是鲁迅倡导新兴版画85周年,举办此项活动既可以聚焦传统工艺,引导人们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认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以融入当代生活为导向,展示多样化的保护成果,促进传统工艺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
上海印刷博物馆带去的传统木版年画《五福临门》不仅能让观众在亲手刷印时感受传统文化的五福寓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迎来福庆,满门吉利;同时还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以及手持终端上生成动画效果,体会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如何将单色的传统印刷品演化为曼妙多彩、生动有趣的场景动画,体验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
本次活动的志愿者由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传播系的学生担任。她们一直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致力于优秀文化的传播,曾荣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团队”称号。
竞相尝试雕版刷印的小观众
兴趣盎然欣赏雕版印刷ar游戏的观众
参加“文化遗产日”活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