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课程思政 融盐于水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2022年上海市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师资培训(第一期)顺利举办

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者明道信道。为了提升上海市职业院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版专)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在上海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与文化素养教指委的协助下,于6月18日至22日开展了2022年上海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师资培训(第一期)。培训通过线上形式展开,来自70余所上海中、高职院校的近百名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

6月18日上午,开班仪式成功举办。上海版专副校长周国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谭红岩,上海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与文化素养教指委主任委员、上海版专“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院长滕跃民等领导、特邀专家以及全部学员参加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上海版专教务处处长汪军主持。

周国明在开班致辞中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执行者和“主力军”,广大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立德树人成效。周国明还介绍了此次培训的课程体系设计,以及重量级的专家师资情况,希望上海版专搭建的校际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与学习平台能进一步助力上海市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工作。上海版专教务处副处长吴娟介绍了培训班的安排以及管理要求。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周国明作开班致辞

此次培训分专题报告和分组研讨两个部分。在专题报告环节,邀请了9位深耕在课程思政领域的专家学者,报告主题涉及课程思政与新时代人才培养,一线教师课程思政的内容选择和融入路径,不同专业/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及课程思政质量评估的思考与实践等。此外,本次培训更加重视学员们的互动研讨,通过小班化模式,将中职和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分组,学员们就专题报告的学习思考以及结合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如《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充分交流探讨上海各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情况,同时分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课程育人经验与面临的困惑。

 

培训专题报告

此次培训课程体系经过认真调研、精心设计,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定义、政策解读、组织实施,到一线教师课程思政具体实践指导,再到不同学科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及经验分享,最后是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再到评价,全方位、多维度的进行设计,课程设计遵循了系统性与科学性。

授课专家们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文件精神,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表面化”“硬融入”“贴标签”“两张皮”等现象提出要坚决杜绝,在指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础上,再谈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实践探索,通过不同学科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案例的展示,使学员们感受到一堂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课堂就应该是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思政意义重大,要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水平,首先是对教师自身积淀的考验。在互动环节,大家就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通过故事引入,如何提升自身知识积累,如何把握考核评价等问题与专家展开思考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专家们的报告很有感染力、有深度、有前瞻性、实操性强,自己深受触动。

学员认真参加线上培训

在分组研讨中,学员们互相借鉴交流,消化领悟专题报告中学习的知识,同时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专业课程、自己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大家都表示,通过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倍受启发。

 

 

培训学员过程反馈

课程思政,融盐于水;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政是落实课程育人的重要保障。此次课程思政师资培训精彩纷呈,是一次中、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会贯通的有益尝试,搭建起协同创新、迸发活力的校际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职业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为推动和深化上海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助力。

 

上海版专教务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