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朱坚民来到水丰路校区211教室,为2024级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中美合作)学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主题为第七章第一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校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庞媛、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骨干教师一同听课学习。
朱坚民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突破为切入点,通过春晚机器人舞蹈、“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等鲜活案例,结合DeepSeek开源生态与宇树科技“功夫大师”等国产技术突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4月29日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生动诠释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他在讲课中,配以丰富的图文案例和视频案例激发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育、科技与人才三者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作为版专青年应如何奋斗。
“你还了解哪些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大家一起来画图”朱坚民与学生进行亲切互动,激发学生思维,他以国产大飞机、北斗导航系统等为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特别是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同时,朱坚民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等角度入手,分析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国内形势,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科技人才实力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一体推进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教育、科技、人才提供新的动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课堂上,朱坚民详细列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让学生领悟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先导、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力支撑。他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寄语为指引,引导学生思考上海建设全球科创高地的使命担当。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进程中,激发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跑好历史接力棒。
朱坚民授课案例新颖且丰富,讲解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幽默,让学生在思考、互动中认识到教育、科技和人才对于民族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基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学生们纷纷表示,将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中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在建设有版专特色的职业教育中潜心锤炼技能,拥抱新技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奉献版专青年的力量和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