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于制定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发布者: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发布时间:2023-05-30 浏览次数:3744

各系部:

为做好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请各系部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相关要求,认真开展制定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沪教卫党〔2020186)、国家高职“双高计划”建设、上海高职“双高”建设的文件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对标国内外标杆专业,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国内国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优化专业布局,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对接“五个中心”“四大品牌”、上海国际化文化大都市的发展需求及全国印刷出版行业发展目标,基于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大数据,构建科学可行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一流为目标,专业建设为基础,有机结合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国家和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系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汲取各方有益经验,通过广泛、深入的人才培养需求及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调研,充分听取广大一线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建议及意见,准确把握行业、专业技术和教育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植根学校悠久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行业特色,借鉴欧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依托高水平技术技能大赛、职教集团或有关联盟、协同创新平台等优势资源,在优化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具体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各专业努力践行学校“四个对接”“四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各专业应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积极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各专业应大力推进课程内容改革,及时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有步骤地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将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制造等相关高新技术贯彻应用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不断巩固第一课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将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与创新,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建设一批校、市、国家级“具有高阶性、应用性、创新性”的“金课”。打造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快乐教学、人工智能、劳动育人、双创与教科联动等教学改革措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各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定原则、框架、内容、学制学分等要求参照《关于制定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2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同时,各系部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经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认真讨论、研究,各系部主任要严格把关,从严要求。

制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重点完善的环节如下: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专业培养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具体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

2.强化科学性与指导性

合理设置专业群平台课程,对内容雷同或相近的课程要进行适当整合及兼并。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设置课程和课程学时数的科学性,杜绝“重复设课”“因人设课”等不合理现象。

3.重视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

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各项技能和素养是通过相应的课程及实践环节来实现。因此要在各门课程和实践环节的介绍中对相关的能力素养加以注明,以确保培养工作的真正落实。

4.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建设

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建设,吸纳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

5.各类行业、企业专家开设讲座课程安排

在“技术与应用”模块中,系部至少开设1学分的行业、企业专家讲座课程,开设时间为第2学期及以后。讲座课程应为系列讲座形式,主题应反映专业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6.根据不同生源设置相应教学模块

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学生来源多样化的趋势,根据(普高、中高职贯通、自主招生、高职扩招)和中外合作办学班、校企合作“订单班”,分别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设定相应的教学模块。涉及中高职贯通专业应附带该专业中高职贯通的培养方案。

7.规范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进一步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将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的课程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为45门,并制定相应课程大纲及课程标准。

8.进一步明确毕业生职业面向和职业能力要求

毕业生从事工作岗位分为核心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各专业应在调研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及技能型人才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基础上,明确各自专业的核心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并进一步分析和确定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要求。每个专业核心工作岗位的设置数为12个,相关工作岗位的设置数为34个。各专业的核心工作岗位不应有重叠现象。

9.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

各系部应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探索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获得相应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0.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各专业要在202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教研室实习基地、实验实训室的沟通协作,同时可借助行业所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开展现场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附有本专业现有实习基地单位、顶岗实习岗位、可接纳容量等资料。短学期一、短学期二的集中实习必须结合本专业职业技能要求开展实施。

11.设置“劳动教育”课程

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其中应包含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结合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12.课程设置要求

文化基础及公共平台课模块课程不得在第4学期以后开设。职业技能模块仅开设必修课程。每学期要求学生修读课程不超过25学分。各专业核心课程原则上应作为考试课程。每学期考试课程定为4门,并在方案中予以明确。

13.公共平台课模块及全校选修课设置

明确公共平台课为限定选修课。各系部应在本部门各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选择能体现学校特色,同时能够拓展学生视野的课程。公共平台课模块设置为10学分。全校选修课设置为4学分。

14.思政及职业规划模块课程设置

政及职业规划模块共14学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理论”“军事理论”课程。

15.专业学分要求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设置为141学分。

16.充分开展科学论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须经各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及行业专家论证,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理事会、职教集团、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评审,并填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意见表》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审意见表》,经系部任审核签字后报送教务处。

17.时间安排

2023428日~515日,由各系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并报送交教务处审核;5月底,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专家组,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并报主管校长审核;6月,提请校长办公会审定并报送党委会批准;7月,编印成册。

人才培养方案是打造知识、技能、能力、道德、素质的设计蓝图,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人才培养百科全书,是一部关于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宪法”系部应学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切实履行导班子在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负责组织各专业负责人高质量地按时完成202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系部应开展前瞻性思考,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加快推进本科院校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件.doc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