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直属党支部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开展“学党史 忆温情 守初心”主题党史学习教育。副校长杨爱玲、直属党支部书记王丹、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正友等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习,共同回顾犹太民族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交往历史和患难友情,同时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以天下为己任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的历史底蕴和现实意义。
这座展馆以大量珍贵的照片、老物件为主并辅以声光电多媒体互动影像等详细的史料还原了当时犹太人在上海生活的真实场景,也记录了上海人民与犹太人融洽相处、患难与共的往事。一个同样身处困苦危难中的民族帮助另一个民族远离大屠杀的动人故事,其中饱含着和平、友善、包容,而这正是我们人类共通的美好情感。它向世界昭示着人类热爱和平、命运与共的历史与追求,这也是这座纪念馆建立的意义。
展馆中有二位人物塑像,令人印象深刻。一位是何凤山,中国人,彼时担任中国民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不仅斥资援助犹太难民,而且向数千犹太人签发了“生命签证”,使他们得以逃脱纳粹魔爪,两千多犹太人最后来到中国。另一位是罗生特,奥地利犹太人,逃难来到上海,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加了新四军和八路军,罗生特被誉为新四军中的“大鼻子神医”。
此次党史学习是一次感受战争沧桑、重温百年辉煌的历史之旅,是一次探寻中华民族和合共生基因、东方文明合作共赢精髓的文化之旅。我们不但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更要坚守爱国情操,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学院 供稿